客家人是汉族人民中的一支民系,是在悠久历史长河、灿烂的中国文明中,孕育了这支优秀民系,也称“汉族一个系统的支派”,他植根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即河南、安徽等省一带。在历史各个改朝换代时期,中原人民因战乱、旱灾、涝灾、瘟疫、逃荒、巡兵等,及南去的官宦贬谪、避祸者很多。秦皇三十六年春,“驻闽、粤、赣之戌徙民约占当地人口三份之一以上”。东晋永嘉之乱,中原的客家人避难,从未停止过南徙的脚步,大规模的中原人民(汉民)逃往闽、粤、赣地区。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中原人民又一次大规模南移,迁入人口约90万。唐代安史之乱,唐末的黄巢起义,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大量民众逃往广东潮州、汕头、海南岛。这些人多住在崇山峻岭中,之后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客家文化。客家人的语言,既非汉语亦非少数民族语,但又保存了汉语不少特色;又非广东、福建、江西语。他们在历朝历代屡迁屡逃中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艰苦磨练,养成了一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坚强性格,非常能适应艰苦环境下生存与发展。他们在广东、江西、福建等地的山岭之中,在那里传播中原文化和耕作技术等,促进了共同繁荣。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