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窑洞

家乡区县: 陕西省清涧县

  窑洞建筑又是一个系列组合,单体窑洞除了贫民窟,已少有存在,它的载体是或二或三或五甚至更多的横向组合。这种组合的载体是院落,院落的载体是村落,村落的载体是或山、或川、或原的黄土大自然。所以这种建筑造型艺术特色从宏观的窑洞聚落的整合美到微观细部的装饰美,无不打上“窑”字号的印记。窑洞村落的“田园风光”情趣,还在于在苍凉和壮阔的背景中装点江山,化呆板单调为神奇。

   陕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之地,山大沟深,万壑纵横。这里深厚的黄土和丰富的砂石,为建造窑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这片土地上,自从有了人,便有了窑洞。而这些窑洞正是黄帝子孙繁衍、生息,创造灿烂文化的地方。

中国人向来把新郎、新娘结婚后第一晚的同居叫“入洞房”,并且将人生最幸福的事也概括为“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佳话。这充分说明了陕北窑洞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久远而深刻的历史意义。陕北是人文初祖的发祥地,轩辕黄帝的陵寝在黄陵县,黄帝时期,人类就是穴居的。陕北窑洞的历史与人类文明是与生俱来的,那是彪炳千秋的产物。

  陕北人在不断改变着窑洞,窑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陕北人,陕北人离不开窑洞,窑洞也离不开陕北人,在这块贫瘠土地上生活着的陕北人,在窑洞的废兴变化中创造了具有陕北特色的历史、文化和人。陕北文化有黄土的深厚,也有大漠的宽广,还有黄河的奔腾,更有长城的威严。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区最具代表性的民居,蕴含着北方民族穴居的历史遗风。黄土高原上星罗棋布的窑洞,似满天星斗点缀在沟、梁、塬、峁之间,是陕北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认识利用改造黄土的智慧结晶。随着社会的发展,土窑洞大量废弃,接口窑开始“退役”,石窑、砖窑随之兴旺甚而高楼大厦争比高低。这说明陕北的窑洞建筑艺术有着无穷的生命力,它一直是黄土高原人最佳的居住选择。“没有建筑师的建筑”这是世界建筑界对中国窑洞的赞誉。

magicjoe(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