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书馆

家乡区县: 淄博市淄川区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清代文坛巨匠,蒲松龄先生生前执教和写作的地方──蒲松龄书馆 ,自1992年正式落成,并向游人开放后,接待了无数游人前往观瞻。凡读过《聊斋志异》的人都知道,先生在该巨著中《花神》篇写道:“余馆于毕刺史公之绰然堂,公家花木最盛,暇辄从杖履,得姿游赏……”做为先生的故乡人,理当“舍远求近”,去瞻仰书馆、拜谒先生
先生塾师生涯的见证──蒲松龄书馆坐落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西南昆仑路旁、王村镇西铺村西铺大街。原系明末户都尚书毕自严故居的一部分。先生一生的职业是教书,他在其三十二岁时,应好友毕际友[公元一六七九(康熙八年)至一七0九年(康熙四十八年)]之聘离开家乡淄川区蒲家庄,在此设馆教塾三十余载。直到康熙四十九年(一七一一年),先生在度过了近四十年的塾师生涯,七十一岁高龄时,才撤帐归里田园,连续教了三十八年的书。在漫长的三十八年中,先生凭着自己的才能,栖身于王村西铺的高墙内,寓居于毕家的松龄书院,领衔伴读在绰然堂,可以说,西铺是先生的第二故乡。
弹指三百余载,当年先生执教著《聊斋》的书院──“ 毕尚 书府”,几经蹉跎岁月的风风雨雨,历尽沧桑,到文革时期一度破败不堪、面目全非。
春风又绿“江南”岸。从一九八五年以来,淄博市人民政府暨周村区人民政府为弘扬民族文化,保护民族遗产,加强蒲学研究,纪念一代文化伟人,相继拨款四十九万元,分两期工程对蒲松龄书馆进行了彻底修复,并作为淄博市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对外开放。
来到蒲松龄书馆,踏上西铺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一条名曰:“松龄路”的新拓宽的长三百米,宽六米的高标准水泥路引我走向蒲松龄书馆。
这是一座具有浓郁明清朝代风貌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2 千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765平方米。馆内共有大小建筑22间。抬眼望, 前门上横挂着一块漆黑乌亮的牌匾,上书“蒲松龄塾馆”五个姿媚酋劲、超逸入神的镏金大字、熠熠放光,夺人耳目。旁边则有社会各界损资碑记。(左图为前门)
拾级而上,进门向里走,迎面便是古朴宏丽的绰然堂。原有牌额上题“绰然堂”三个隶书大字,落款崇祯甲戊白阳老人题(白阳老人即毕自严,该匾原件现存蒲松龄故居)。它是幢三间高大的大厅房。先生来到毕府,便选定了绰然堂设馆住教。但见青砖灰瓦,飞檐斗拱,端庄俏拔,气势壮观。北房二间,东边暗间,作先生的写作和住宿的地方,著名《聊斋志异》及大量诗词皆出于此,中外间作为学生们肄业的课堂。现有塑像来体现当时的情景。身临其境,可以看到几个毕氏子弟正伏案忙于学业。有的诵书、有的习字,还有的在沉思。先生则侧耳倾耳,神态怡然。
绰然堂(董建生/摄)
绰然堂(董建生/摄)
先生一生从教。他经常结合幼年学生的接受能力,专意编写与教学有关的通俗读物。如他在58岁时,编写了两部这样的书。一是著《小学节要》,对当时塾馆所用的道德教材删繁就简,取其中精要缩编而成。二是选编了《宋七律诗选》,对其教学所用的宋诗去粗取精,择选佳句,选择了22首作为学习宋诗用。先生教书,有别于其他人多数的塾馆教书先生。他厌恶旧式教学那种墨守成规的死记硬背,不满故弄玄虚的“师尊”,毅然与学生平等相处,诚心以待,既悉心教育引导学生刻苦攻读学业,又不压抑孩子们天真活泼的纯洁童心。正是这种实际感受,使他写下了至今脍炙人口的《绰然堂会食赋》。赋文幽默,风趣,生动描述了孩子们每当吃饭时《出两行而似雁,足乱动而成雷》的场面。
据记载,绰然堂曾于”清光绪三十年倾圮“,今在原址重建是以纪念蒲松龄创作写书育人三十年之业绩。

lizan123(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