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渔沟——我生长的地方

家乡区县: 淮安市淮阴区

1.简介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2000多年)的古镇,因 为镇里沟多,渔翁聚集而得名.她位于淮阴区的最北面,淮泗路穿镇而过,渔沟镇以来就被人们称为是邪(斜)地,只因为她有五个门,东门,西门,南门,大北门,小北门.所以你从哪个方向看她,她都不是很正. 渔沟,据说在唐朝罗成打的白玉关就是现在的渔沟镇.渔沟,在古代她还叫甪城 ,她曾经很繁华.

渔沟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位于江苏淮安市淮阴区西北部16公里处.现有18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5.6万人,辖区总面积达97.53平方公里,是淮阴区面积最大的乡镇。镇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万人,周边人口27万,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325省道穿境而过,距市中心只有20分钟路程,向东10分钟上淮宁高速,20分钟上京沪高速,向南8分钟上盐宿高速,交通极为便捷。200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98个重点建设中心镇之一.

2.历史传说
据说很早以前渔沟镇很热闹,洪泽湖里有一只乌鱼看中了这块宝地。一天,大乌鱼来到渔沟镇,就地一滚,变成了一条乌泥街道。乌鱼头贴地就像一块铺路的青石巨板。过往的车 辆从上面碾,来去的行人在上面踩,结果才两个来月,就把乌鱼全身鱼鳞踩了个精光。乌鱼只要这样受苦九九八十一天,就能够修炼成精,作怪害人。话说已过了六十多天,乌鱼已初 具人形。每天晚上都出来变成一个老太婆,满镇瞎逛,碰巧还偷鸡摸狗地饱吃一顿。这天,大乌鱼又出来游逛了。可巧,让张果老给碰上了,张果老放眼一望,只见好端端的一个集镇 ,让一团瘴气给搅了,再一细看,原来是一条就要成精的大乌鱼在此作怪。当晚张果老就在渔沟镇的一个客栈里住了下来。第二天,他推着自己的神驴变成的小车,在这条乌泥街上来 来回 回地走着。你说还未成精的乌鱼哪能承受得了这神驴的重压呢?因此,没有几天,乌鱼头上就被张果老的小车碾了一道深深的沟。不用说,乌鱼给碾死了。从此以后,人们就称这条街 为渔沟街,称这个镇为渔沟镇。

3.历史遗迹
镇内有秦朝大将蒙恬在此挖凿的八角琉璃井,水是咸的,据说通东海;隋炀帝下江南住过的地方--骡马街,据说这条街上到了夏天没有蚊子,还有清朝的康熙皇帝也曾到过此街,而且专门为他建了个七拱桥(据当地人说这个桥是个不祥之地,经常闹鬼,驾驶员开车到那的时候都要点根烟以防万一,尽管如此那里还是经常出事故不知道出过多少次车祸),镇内还有一所三百多年的学院--渔沟中学(渔沟小学)其前身是临川书院.

4.渔沟教育
渔沟的教育发端较早,《淮阴风土记》云:“渔沟自明代中叶,民间自为书院,子弟 兴学,人物如林。”古代书院大多建在府州县,只有一些交通经济发达或风景秀丽的集镇才建有书院。传说渔沟明代就建有临川书院了,是永乐年间江西临川人吴少甫告老还乡路经渔 沟时兴建的。但据县志记载,渔沟有书院始于康熙三十二年,是渔沟首富吴瀚出资在本县县令管钜的帮助下建立的。书院名曰临川,是因为管钜是临川人,以“志不忘”。初建时有房屋22间,嘉、道时,书院经风雨剥蚀烂破不堪,吴氏子孙吴朝观与其弟昌基、族子安 静重建于三元宫之西。光绪三十二年,西学兴起,书院多改学堂,临川书院亦停止课士,次年9月,吴钟骥、吴涑、吴琳中、吴其就书院、向善堂、延寿庵三处房屋改建为私立渔沟小学堂,时有初等1班,高等2班,学生100多人,清未状元实业家张謇题写了校匾。有校舍70余间,20年代改为1~6年级,时有校舍教室18间,办公室3间,学生宿舍若干。占地60多平 方米,设有足球场、两个网球场、乒乓馆、花园等。初小学生不到200人。30年代改为私立渔沟中学,后曾3次成为县中,现在的淮州中学当时是其分校。

5.历史名人
数百年来,渔沟俊秀辈出,人物如林。渔沟吴姓,很出了一批人物,吴湛肄业太学,受知于王士祯,吴泓游京师受业于吏部尚书张玉书,才情高绝,乡里还流传着他是乾隆 帝御先生的说法。吴瀚力行义于乡里,创立临川书院。吴朝观,更以振贫不倦、热心教育 闻名乡里,道光十一二年饥馑,他在宅门外设立4个粥厂,日施粥万人,又命儿子到外省购 得粮食低价出售于饥民,单1833年1月1日至2月18日,就救人70余万,林则徐题其门曰“积善之家”。

著名的雕塑家滑田友,1901年生于渔沟镇一个穷苦的木工家庭,1924年毕业于省六师,后在著名画家徐悲鸿的指导和帮助下赴法求学。在法国,他创作的《沉思》、《浴女》、《一 个少女的头像》、《轰炸》等多次获得奖励和权威人士的好评。1930年10月他在上海完成了后来矗立在南京新街口的孙中山先生塑像。1948年在北平艺专任教授。他的《耕者有其田》 在开国大典时成为陈列在天安门城墙上的四幅画之一,以后又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和“五四”运动群雕的创作。1986年2月19日因病逝世。滑先生是中国现代雕塑事业的开创 者之一,中央美院的挽联是“千秋称大匠,万代仰雄风。”

?渔沟还出了一个第一代科教电影编导家——吴纯一先生。吴先生1924年生于渔沟,建国初 任上饶市第一任市长。还曾担任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编导主任,他编导了《哈雷慧星》、《江苏海岸带考察》、《石柱林》等近百部科教影片。

渔沟还产生了旅居台湾省司马中原这样的一流作家。司马中原,本名吴延枚,1932年生于渔沟,传说其一生下来就能笑能语,小学时更以其聪颖可爱而被人誉为“神童”,他没上过 大学,难怪《淮阴文献》以“尤其难得的是,他是一位从苦学中成名的作家”来评价他。他已创作了60多部长篇小说,已被译成多种文字。1988年获得台湾最高文艺奖——“国家文艺 奖”。

嘉道间渔沟北湾史家下庄有个郁仁,武功甚高,擅点穴功、轻功,早晨起来,脚踢庭树树梢露落如雨,不沾一滴,轻功如此绝妙,据说扬州有名的武师周大刀亦曾败在他手。

渔沟还造就了一批献身革命的仁人志士。吴觉1912年生,1930年考入上海大夏大学,193 2年加入共产党并从事革命工作。抗战爆发后,吴觉在渔沟发动群众筹集资金购买武器弹药 ,拉起了抗日义勇队,并在渔沟东五条路布阵,打响了淮阴人民向日本鬼子的第一枪。接着,组建了八路军115师陇海南进支队第八团和淮河大队,与日伪军、国民党顽固派作了坚强 的斗争。后历任淮海地委书记兼专员,军分区政委,华北战区北线后勤司令部司令,两淮市委书记、市长等职。建国初任常州地委书记,治淮委员会秘书长。1979年任南京工学院党委 书记兼院长。1984年4月30日病故,李一氓称他“主人颇有江湖气,认客能谈山海经”。

渔沟北湾的夏仲芳、夏如爱兄弟亦是苏北区革命的早期领导人。1932年9月4日,夏如爱就和淮盐特委的其他领导人在渔沟附近的蒋小圩、张巷两地组织了武装暴动,后由于势单力薄 而被国民党镇压了。1938年夏氏兄弟和吴觉、宋振鼎等人组织成立了苏北抗日同盟总会,夏如爱还担任了淮阴县抗盟理事长。夏仲芳接受了江苏省抗战支队一个中队的委任,在渔沟蒋 祠堂设立了中队部,实际上是抗日游击战争训练班。1939年,吴觉、夏如爱等在张巷夏如爱的家里开会,成立了淮阴抗日义勇队,夏如爱任大队长。建国后,夏如爱任湖南省副省长, 后调任商业部副部长。荀德麟主编的《淮阴城镇史话》

著名的雕塑大师滑田友先生就是渔沟人,他曾拜著名的画家徐悲鸿为师,在徐悲鸿的引导下,滑田友到国外学习好的东西,本是一个无名的小人物,经过多年的学习,成了一中国著名的雕塑家,天安门前的人民纪念碑底层的汉白玉雕塑就是他雕刻的;现居台湾的著名作家司马中原,原名吴延枚,也是渔沟人,渔沟中学三百年校庆的时候,他还曾还来到渔沟中学为母校庆寿,台湾女演员胡慧中(和林青霞比较像的那位)也是从这个古镇走向世界的.....

6.工业经济
占地2000亩的工业集中区已成为外地客商投资的乐园。该镇注重招大商、招好商,引进大项目,着力提升工业集中区品位。到2006年底,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全部到位,进区项目13个,占地300亩。其中投资6000万元项目一个,5000万元一个,4000万元一个,2000万元2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工业总产值达48016万元,销售收入达2.4亿元,入库税金1200万元。

7.农业生产
渔沟镇是农业大镇,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0205万元。境内盛产的优质稻米、反季节蔬菜、食用菌等已成为种植业的半壁江山;生猪、鸡、鸭、鸽、四季鹅、鱼虾养殖等在全市榜上有名;食用菌、樱桃西红柿等农产品热销苏州、南京、淮安、宿迁等10多个大中城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不但提高了渔沟的知名度,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激活了全镇的经济发展,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2006年投资622.26万元的土地治理及投资162.26万元的世行三期项目基本竣工,项目建成后,可彻底解决项目区内交通出行难问题及所有灌、排水问题,达到标准化农田的要求,从而对加快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8.基础设施建设
2006年投入680万元,对小城镇进行亮化、绿化、硬化改造,建成卢华、杨庙、董巷3个新农村集居区;新铺水泥路4.8公里,扩大镇区2.4平方公里。全镇18个行政村全面实现“三通”:即村村通上水泥路,村村通上自来水,村村通上有线电视和广播。

9.古镇特产
渔沟酒:康熙帝下江南时曾三次居住在渔沟,并留下了“鱼虾鸡头菱角藕,人到渔沟不想走。豪客只知二锅头,不知可晓渔沟酒。”这样的诗句。

历史上渔沟是淮安著名的鱼米之乡,物产十分富饶。境内盛产优质稻米、反季节蔬菜、食用菌、生猪、四季鹅、鱼虾等。近年来,已有江苏吴江、丹阳、海安、浙江嘉善、温州、上海、广东、福建等地客商来此投资兴业。渔沟人民竭诚欢迎海内外各位有识之士前来考察投资。

陶然(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