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达3.27万美元;地均税收每平方公里9亿元,稳居深圳各区之冠;各项社会、民生事业蒸蒸日上……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福田区经济社会发展正由“普快”变“高铁”,向着一流的法治化、智慧型、高品质国际化先导城区加速挺进。
尽管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福田区却率先打破唯GDP论,转变发展战略,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齐头并进,响亮地提出“民生至上,成果共享”的施政理念,把提高辖区居民幸福指数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导向,积极致力于打造“首善之区,幸福福田”!
文/图:邓翔 温现青
人均GDP3.27万美元超韩国
2013年,福田区经济发展成绩喜人:地均GDP为每平方公里34.13亿元,是深圳全市平均水平的5倍;人均GDP达3.27万美元,超过韩国;全区实现本地生产总值2685亿元,增速超过10%,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额总量和增速、税收总额、地均税收等多项指标均雄冠深圳各区。
福田区作为较早建成区,随着资源、空间的约束矛盾不断凸显,辖区经济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利的环境下,福田区提出坚持高端产业发展思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针。其中,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成为福田经济“双轮驱动”,发挥着稳定经济和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推手。
统计数据显示,福田区金融、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等支柱产业,在去年一年分别实现增加值950亿元、242亿元、201亿元,分别增长10.5%、11.0%、13.0%,均高于GDP增速。
笔者了解到,对重点企业提供资金、政策扶持,是区级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为了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并留在福田,福田区一方面完善支持产业发展的“1 1 9”政策,向辖区1090家企业提供了4.13亿元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还创新扶持企业的方式,引导3家金融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孵化贷”、“成长贷”。
“今年我们将着力引进一批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高端企业。”福田区区长王强表示,为继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福田区今年将引入创投机制,减少政府评审,最大限度地利用市场发现机制和金融杠杆,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
20项民生实事件件落到实处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让辖区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福田区政府在每年都会向市民承诺办理若干件民生实事,并将其作为区政府这一年的工作重心。
截至去年底,福田区政府年初承诺办理的20件民生实事100%完成。通过举办4场“民生实事微答辩”,邀请5位专家、15家媒体、100名辖区居民现场打分显示,2013年福田区20件民生实事得到辖区群众高度认可,得分都在85分以上。其中,得分较高、群众最为关注的主要是行政窗口服务、养老、教育、卫生、文化等项目,这与区政府民生工作的着力点保持一致。
此外,专家、居民代表和网友们还评出了最受居民欢迎的五大民生实事、最具创新力的五大民生实事、最受网友关注的五大民生实事、最具诚意的民生建设团队等多个荣誉奖项。通过树立标本、总结经验做法,以更好确立政府工作目标,获得群众更大的拥护和支持。
福田区民生实事工程,越来越成为党委、政府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在刚结束的新一年度福田区“两会”上,2014年福田区20项民生实事也正式确定。
今年的民生实事依然反映了群众最关心,也是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启动福田区老住宅区管道燃气改造工作、完成平湖坤宜福苑330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福田保税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建设福田“青年驿站”等。
“福田要建设深圳的"首善之区","首善"应更多地体现在福田人民的幸福指数上。”福田区委书记张文表示,福田区将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严格落实今年的20件民生实事项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