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伟法泉寺

家乡区县: 白银市靖远县

法泉寺,又名“红山石崖禅寺”,位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东南红山岔,距靖远火车站约十公里。泉水依崖漩流,寺崖群山环抱,实陇上之明珠,丝绸之要冲,又是靖远八景之首,有“法泉地灵”之称。

法泉寺始建于北魏,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经过隋、唐、五代及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凿修,雕塑、壁画数量众多,殿宇楼阁皆依崖而建,连为一体,雄伟壮观。因岩崖之下有泉水涌出,崖半山腰间又有“墨池”、“月牙”、“龙骨”三泓清泉,以“法门”和“清泉”立说,故名“法泉寺”。
东汉时期,佛教就传入了宋山,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唐代,宋山称为嵩山,有“临济宗”僧人在此建庙传经,现尚存有“传临济正宗四十二世比丘们情源号洪海”碑刻为证。明嘉靖年间因宋山香火日盛,僧人月堂筹资修建了三重大殿,将寺庙更名为"法泉寺"。

至清康熙年间,寺院占地达四平方里,有佛田千亩,分前寺后寺,僧侣曾达1500余人。后又因数经兵燹,胜景几遭破坏,但昔日风貌犹存。寺内长桥拱卧,清泉回流,榆柳成荫,曲径通幽,座座洞窟连群,巍巍殿宇耸立,亭台楼阁,星罗棋布,更有历代文人墨客的题词,能工巧匠的彩绘雕塑、使法泉更添盛名。明代兵部尚书彭泽就读于此寺,所咏的《法泉八景》诗作,至今传诵;明末清初印度游僧戈桑巴尼远渡重洋,来到法泉寺讲经说法,远近慕名求学者络绎不绝;藏族高僧桑加班丹曾主持法泉建寺修阁,收徒会友,一时盛况,非笔墨所能形容。其时法泉寺有天王洞、千佛洞、三教洞、藏经楼、鸿文阁、长者庙、子孙宫、觉世亭、古塔、卧桥、宋钟、唐榆、唐柳等古迹景点。

来自湖南、湖北的香客络绎不绝,烧香许愿,祈福祈寿者大有人在。宋太祖赵匡胤为宋山寺庙赐“圣”字匾,使宋山声名大振,不仅圣气“灵”人,更有皇恩浩荡。清乾隆时,法泉寺更名为龙泉寺。直到1948年,历经战乱的法泉寺仍保持完好风光,当时还有僧众449人,其中方丈11人。
解放后,第四十八世和尚“果云”、“果祥”,第四十九世“祖善”相继还俗

四嵩(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