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历史名将

家乡区县: 山西省平陆县

      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契丹及奚族连年侵犯唐王朝北方边陲重镇——幽州(今北京),幽两任长使赵含辛、薛楚玉皆无能为力而相继败北。唐玄宗遂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下令进调张守珪移镇幽州。他到任以后,率军频频出击,尽诛契丹首领屈烈、可突干等党羽,余皆降服。这次大捷再次显示了张守珪卓越治军才能。诏封守珪兼御史中丞,营州(今辽宁省锦州市)都督,河北节度副大使及河北采访处置史。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守珪奉命亲往东都(今河南洛阳市)献捷,玄宗喜其功,拜为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并赐予金银彩绸等。他的两个儿子因此授予官职,并在幽州为守珪立碑记功。
张守珪在唐玄宗开元年间,二十余载戍边生涯,东征西战,驰骋在祖国的大西北至东北一带绵长的边防线上,立下赫赫战功,这和他足智多谋、胆略过人、英勇善战、治军有方是分不开的。
可惜,张守珪官居厚位后,居功自傲,不体恤军士,对部将约束不严,将领骄奢,军心涣散,招致了边事日益紧张的局面。先是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7年)张守珪重用营州杂种胡人安禄山讨奚和契丹,轻进失律,可诛不诛,致贻后患,唐代诗人高适在一次征战中,身历其境,他在《塞上》一诗中这样写道:
……
边尘涨北溟,虏骑征南驱,
精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惜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戍扫大漠,一战禽单于。
……
对当时边疆安定,表达了郁闷的心情,同时,也流露了对张守珪部将的不满。
最严重的是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58年)部将赵堪等人假借守珪之名,令平卢使乌知义截击契丹、奚余众于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沦河)之北,先胜后败。诗人高适在这时又以讽刺的笔调写下了《燕歌行》著名诗篇,其中有这样几句:
山川萧条极边士,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迂常轻敌,历尽关山未解围。”
诗人在诗的最后还举出了: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张守珪军中生活腐化的情景。
他这次败绩,本以惨痛教训引以为鉴,重整军威,以利再战。但他好大喜功,隐瞒败绩而谎报军情,事泄,玄宗派遣内常侍牛仙童前往按实。守珪厚赂使者,还奏如前。后仙童以赃败露,逮守珪以旧功减罪,贬为括州(今浙江丽水县)刺史,逾年而卒。

堕落天使(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