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风味小吃二绝

家乡区县: 贵州省黔西县

“擂茶”油炸糍粑

  黔西擂茶,具有润肠清热、滋补身体的药性功能,大病初愈者常吃,能提神健胃。据传,清代黔西一位知州的夫人大病初愈,家人便以参汤、鸡汤补养,结果引起浑身发肿,嘴唇干裂,大便不下。经请一位苗族草医看后,将“擂茶”给她连服三日,肿消了,嘴唇不干裂了,大便畅通了,精神也很快恢复了。这一消息传开后,“擂茶”名声大振。从此,民间将“擂茶”作为提神、健胃、强身之饮料来喝。后来,“擂茶”开发成为下油炸粑的小吃,春节期间几乎家家必备,除自食外,还用以招待客人。

  黔西“擂茶”,原料主要是火麻籽。火麻籽是苗族同胞的独特产品,他们劳动、休息时,感到口干舌渴,便将火麻籽擂成“擂茶”来喝。将擂茶水喝后,口就不渴了。这就引起了各族同胞的重视,效仿而制之。其做法是:先将火麻籽洗净,炒熟擂细,然后放入锅内加开水揉搓搅拌,使火麻籽内的物质与水拌成混合计,再将棕皮或纱布滤去皮壳,放入适量食盐即成“擂茶”。一般人家是将擂茶当饮料喝,有的人家将油炸糍粑放入“擂茶”中浸泡而食,食时糍粑脆软清香,原汁原味,十分可口。

  为什么人们都喜欢喝“擂茶”呢?一是暑天喝了擂茶清心,清热,消暑,解渴;二是一些病者病愈后,喝了擂茶提神健胃,还有滤尿通便的作用;三是味鲜爽口,喝后全身轻松愉快。记得2005年3月,笔者出现饮食不振、睡觉不香、嘴苦、胸闷、口干舌燥等病征,有时还头昏脑胀,还是听了一个老医师的推荐:“你可经常弄些‘擂茶’来喝,可强身健体。”于是,笔者老伴到市场上买了2.5公斤火麻籽,制成“擂茶”,一天要我数次饮用,大约一个星期后,口不干了,吃饭吃得香了,睡觉睡得着了,心情也愉快了。

  如今,黔西许多人家把“擂茶”下油炸糍粑这一小吃用来做生意,有开店卖的,有设摊卖的,还有在街头巷道摆上一张桌子就卖的。他们都很辛苦,天未亮就把“擂茶”、糍粑备好了。擂茶倒进砂锅里,放在蜂窝煤火上汽着,糍粑放在洗净的木板上,现做现炸。在糍粑中有包洗沙的,有包白糖的,有包鲜肉的,也有净炸糍粑的;有圆形的,有方形的,有三角形的,有猪腰形的,有圆棒式的,顾客买哪样,店主就将哪样放有盘里随同一碗“擂茶”抬到你的座位上。“擂茶”放盐或放糖由你自便。近年来,“擂茶”油炸糍粑在各种小吃的互相竞争中脱颖而出,由于它美味可口,价钱便宜,加上又有保健价值,因此,凡是卖“擂茶”糍粑小吃的地方均座无虚席,有的食客吃后还要带些回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烙锅豆腐干

  据黔西县志记载:早在明初,水西城(今黔西城)各族居民就喜欢麻辣豆腐干,相传云贵宣慰史奢香夫人喜爱的“阿牌犀牛角”即是。“阿牌”即臭豆腐干,“犀牛角”即辣椒。作法是,将辣椒去掉籽粒,灌进肉沫、葱花、麦酱、花椒粉和适量食盐,放进锅内炸脆,与菜油烙的臭豆腐干一起吃,开胃爽口,乃下酒佳品。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民间流传中作法有所改变。清代至今,便是将干辣椒制成粉沫,加上花椒粉、盐等,用凸形烙锅烙熟的臭豆腐干醮着吃,麻辣绵香,很受人欢迎。

  听一些老年人介绍:花红树脚的烙锅豆干,已派生出糍粑豆腐,嫩豆腐等。烙锅烙的已不单纯是豆干,还增加了许多新的种类,洋芋丝、猪肉、牛肉、苕粉等等。如今花树脚几乎每家都有一套新房,楼上楼下的房间隔成一些空隔,小的可坐七八人,大的能坐十余人。炉火生在正中间,客人团团围住火炉。火炉架上摆着客人所需的臭豆腐、嫩豆腐,还摆放着客人所需的洋芋丝、鲜蔬菜、猪牛肉、鱼虾、鸡杂以及酒等。特别值得一说的是这里的嫩豆腐,是用石磨磨制豆浆,加荞灰和少量白碱腌成的,故名荞灰嫩豆腐。放在锅里,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便涨得胀鼓鼓的,里面化成汤。此时,散发出一股沁人肺腑的香气,未曾入口便先“香”夺人了。加之辣椒是经精心挑选后用清水洗净经过晒干、烘炒、研细等工序精制而成,拌有炒食盐、味精、花椒、胡椒之类的调料,吃起来香、麻、辣、烫,莫说本地人爱吃,外地客人来黔西也要在此品味一番。在黔西古城众多的烙烤经营者中要数花红树脚的烙锅豆干最有特色了!

  黔西的烙锅豆干是小吃文化中的一种,当你吃着吃着便会衍生出一种较为特别的感受来—亲戚、朋友、家人,欢聚在一起拉些家常,谈些趣事,交流生活,交流感情,表达恋情以及工作生活中的感受是非常有趣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改革开放的商品经济大潮中,黔西古城的烙锅豆干已今胜于昔,更上一层楼了。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qinyuanfengcai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38128534.html

 

琴缘风采(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