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当代作家田茂泉介绍说,早在原始社会,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遗迹,不断出土问世。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王薄,在邹平县雕窝峪首举义旗,成了隋王朝的掘墓人。明初农民起义领袖唐赛儿,滨州市人,她揭竿而起给明王朝以沉重打击。汉孝子董永的故乡就是位于小清河畔的博兴县。宋朝的范仲淹,就学苦读的醴泉寺就在邹平的长白山中。在现代史上,滨州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渤海根据地。传统民间艺术异彩纷呈,著名的山东吕剧就发源于博兴县支脉河畔刘官村一带,起源于元朝的胡集灯节书会,泥塑、木版画及具有七百年历史的滨州民间剪纸具有深厚的乡土气息,独具艺术风格,久负盛名。
杜受田(公元1787~1852年),字芝农,清滨州旧城里人(今滨城镇南街杜家)。清咸丰皇帝之师。其父杜堮为清嘉庆时期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其家世显赫,久有“书香官宦门第,进士多人之家”,因杜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并有加授“太师太保”的高官,《中国文学大词典》、《书画大词典》、《中国名人大词典》对其家均有记载。
清道光三年杜受田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选庶吉士,授编修,后为山西学政。道光十五年特召进京,直上书房,教授太子读书。道光十八年升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充上书房总师傅、实录馆总裁。清咸丰时期加太子太傅兼吏部尚书,调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清咸丰帝即位后,感激老师的拥戴之恩,任命杜受田为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遇事言听计从,奉若生父。清朝协办大学士相当于明朝的宰相,在朝廷中最有权势。杜受田也想凭借咸丰的信任以展自己的治国宏图。清咸丰帝即位不久,他首先建议起用林则徐、周天爵等在鸦片战争中因主战而被撤职的大臣,以镇压刚刚爆发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山东、江淮地区受灾甚重。杜受田上疏请截留江、广漕米六十万石救济灾民,并荐山东、江宁布政使督办赈务。是年7月9日杜受田在实施赈务途中触染暑疫,逝世于淮安清江浦,终年66岁。杜受田逝世后,清咸丰帝伏案痛哭流涕,如丧考妣;他亲自带领两班大臣前往祭奠,并追赠杜受田为太师大学士,谥号“文正”。“太师大学士”和“文正”是清朝人臣中最高级的一种册封,清嘉庆帝以来汉族大臣被追封太师大学士者,仅杜受田一人而已。
禁忌文化
滨州境内禁忌甚多,主要在农村,且多迷信色彩。除夕夜,忌大声喧哗,禁打骂孩子,包水饺不能说“破”、“完”两字,年五更禁说断水。正月初一,忌向门外泼水。出嫁的姑娘禁在娘家过春节。
正月不动针线,不推磨碾。忌空锅,饭后放一个馒头或一瓢水。新媳妇初次走娘家,禁忌在下午回婆家。新婚三年内,新媳妇禁忌在娘家过正月十五和填仓日,禁吃娘家的腊八糕,禁在娘家生小孩,生孩子忌陌生人如室。借水桶不能送还空桶要提一桶水或手提一只肩挑一只。借药锅一般不送,由物主自己来取,药渣忌倒大门口,要往远处倒。出门忌“黑道日”。忌在每月的初一、十五日出远门过宿。探病人忌带重孝,忌下午或晚上探视。人有喜庆,忌穿孝服入门。茶壶嘴不宜对着客人。筷子禁忌直插入饭碗。婚日不能定在生日。婚配禁忌属相相克,忌本命年结婚,娶亲途中忌遇丧事,设法回避。迎亲忌去回走重路。商店忌把算盘翻置,关门称作销门。行船忌说“翻”字和“王八”,船上晒鞋忌底朝天。年龄一百岁忌说一百岁,称九十九
饮食文化
滨州境内饮食习惯,邹平、博兴、惠民、滨城等县区一日三餐,无棣、阳信、沾化等县冬春多一日两餐。面食除馒头外,还有烙饼、蒸包、火烧、面条、煎包、水饺等品种,菜以新鲜蔬菜为主,间有肉蛋鸡鱼;常年喝大、小米粥和稀饭;茶点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滨城区等地饮茶尤甚,宴请宾客饭菜丰盛,有冷盘、热炒、大件(全鸡全鱼)、甜货等,多达十几道菜;逢年过节,家家备酒、肉、鱼、菜。
回族喜吃反刍食草的牛、羊、鸡、鸭、鹅等;禁食猪肉、自死畜禽、动物血及未诵安拉之名所宰的动物。
城市荣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