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把脉”陕西商洛 新型城镇化渐成热点
中新网陕西商洛8月16日电 (记者冽玮 阿琳娜)16日,“新型城镇化下的商洛思考——把脉商洛高端咨询会”在位于秦岭腹地的陕西省商洛市召开,国内著名学者通过实地考察结合经验积累,为商洛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思路和建议。
商洛位于秦岭东段南麓,鄂豫陕三省结合部,是秦岭腹地的中小城市,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富集,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63%,素有“天然氧吧、城市绿肺”之称。
近年来,商洛着手构建“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即以商州城区为主体,以丹凤和洛南两县县城为两翼,进一步拓展中心城市空间,拉大中心城市框架、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把中心城市打造成为“循环发展引领、核心板块支撑、产业长廊带动、快速干道连接、优美小镇点缀、田园农业衬托、特色文化彰显”,经济活跃、生态优美、人民幸福的山城。
在高端咨询会现场,柯焕章、董光器、文国玮、韩骥、吕仁义等专家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商洛城市发展的思路、模式,与大西安城市圈的关系以及在城市圈的发展定位和构筑中心城市“一体两翼”建设格局等课题进行辅导咨询和把脉发言,还就一些与会者的疑问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西安市规划委员会总规划师韩骥指出,商洛要有较大的发展,离不开西安,一定要借助核心城市的优势。西安作为核心城市,其发展目标是国际化大都市,也离不开商洛。商洛在山区,山区的建设首先遇到就是空间问题,空间的拓展一定要符合山区的特色,要因地制宜。其次,作为一个复合型城市,城市形象尤为重要。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董光器强调,商洛生态宜居的重点是营造山水城市,应该尊重历史,避免千篇一律;同时,还要尊重群众的创造,尊重个性化的需求;此外,对于传统的古建筑,应该更好地保留,盖新房时可以吸取这个地区传统的一些符号和色彩,在这个基础上盖新房,这样新旧能够既有对比,又有融合。他用“候鸟”作比方,认为必须与原始的风貌相匹配。
商洛山青水绿、生态观光资源丰富,且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据载,黄帝时期,仓颉在此(据考证在今洛南县境内)造字;尧舜时期,虞契在这里建国;秦封商鞅于此以制晋楚;汉刘邦取道武关先得咸阳;唐时李白、杜甫、韩愈等路游商洛,留下众多诗词佳句;徐霞客遍游南北,体验丹水漂流并登舟于此;明末清初,李自成屯兵养马,以备后战。历史文化与名人轶事水乳交融,构成五彩斑斓的历史画卷。
针对当地政府力推的“生态旅游”,学者们旁引博证,妙解不断。从商洛在大秦岭的文化地位而言,商洛可称作是“大秦岭历史文化的起始点”。在主打“秦岭最美是商洛”旅游品牌时,历史文化古为今用、现代文化整合等举措,无疑将成为这场“生态旅游大战”的“撒手锏”。
据统计,2013年,商洛市以园区理念引领旅游景区建设,丰富景区文化内涵,使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半年旅游综合收入首次突破60亿元,加快了商洛融入关中旅游圈和全国旅游大循环的步伐。今年上半年,商洛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339.43万人次,同比增长24.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61亿元,同比增长35.43%。
商洛市市长陈俊表示,此次邀请知名专家为商洛把脉,睿智的思路和理念,别来生面。使商洛在下一步的规划工作中能够高起点地做好规划、少走弯路,把握重点,明晰了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进行深度的调查和研究,怎样把好的观点和思想融入具体的实践中。(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