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民国15年《阆中县志》关于灵山的文字记载:“于山下得宋潡熙十一年旧碑一通,首云鱼城而东,灵山之根。嘉陵注其前,宋江吐其后,而此山之为灵山,于是乎定。”……至鱼城二字尤不经见阆中有此别名,亦可补地址之缺,故备书之;” 阆中古城有无“鱼城”别名呢?宋碑中的“鱼城”,到底是指何处呢?笔者认为,应该定位于阆中古城。考析理由是: 从古文字表述内容看。“鱼城而东”的“而”字,此处应该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或“的”的意思,即鱼城之东。碑文避免了后句有“灵山之根”中“之”字的重复运用; 从古城的地理位置看。阆中位于东经105度41分-106度25分,北纬31度22分-31度51分间,古城偏居西北向。从蟠龙山系的走向看,古城位于南,灵山位于东。此宋碑是从灵山下发现,那么,碑文中所指“鱼城”,应该是指唐宋古城的位置(现址); 从古文诗词的欣赏看。唐代杜甫的“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阆州城南天下稀”,也可以旁证唐时古城的就是南面的现址; 假设“鱼城”是指唐时曾迁徙于东河(宋江)左岸白沙坝的张仪城,或者是前方右岸的渔荃子(东兴场)。那么,碑文中所指的灵山方位,则应该是“鱼城而西南”了,可以排除这两处为“鱼城”的假设! 综上,笔者认为:阆中古城应该有“鱼城”之说的历史依据,她与唐时山水风光格局相吻合。也应证了杜诗中嘉陵江“水鸡衔鱼来去飞”,“呀然阆城南,枕带巴江腹,芰荷入异县,粳稻共比屋”所描述的鱼米之城的自然风光了。 鱼城,是阆中古城人文历史的动人之笔,一个尚待研讨开发的崭新课题。我们应该正视、挖掘、恢复古城这一别名的本来面目,让其闪闪发光,重放异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