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捷胜有个黎明洞,自古以来吸引着诸多文人墨客、官绅巨贾乃到百姓人等,前来观光游览,领略前人留下的诗文墨宝和大自然神工鬼斧的精妙。
秋意正浓之时,我们慕名而至“黎明洞”。沿着浓荫遮蔽的水泥铺设的曲径,拾级而上,我们来到洞口。但见门左的石壁上刻有“天然佳趣”四字,为草书阴体横刻,虽然着色斑驳,但不难看出笔划的苍劲,运笔的流畅和结构的严谨。其厚重并有若行云流水的神韵,显现了吴伯恩这位清光绪年间的才子的浑厚书法功底。洞口门额横刻“阃外光华”四字,并配一副石刻对联:“德仰泰山千古在,名留石洞万年芳。”这说明廖天佐怀才不遇,隐居该洞,盼望长夜尽、曙光现的胸襟得到时人的赞同。我们左绕右转,可见洞外四周的石壁上有好些摩崖石刻,其勒石时间有古有今,令人遐思不止,让人受用无穷。其中有诗一首:“石宝云深古洞赊,乾坤今喜到天涯。涛声彻夜偕歌吟,山色腾空结露霞。人在壶中春浩荡,剑于阃外日光华。停骖缓步高岗上,入望沧溟起浪花。”更是将此处的景致及时任怀远将军的寿山刘松的胸臆表现得淋漓尽致。绕过石缝登顶,在一块硕大的扁平巨石中间,刻有一棋盘,据说是廖天佐隐居时与诗友棋伴饮酌对弈之处。站在此处,向前远眺,浩淼南海,波光粼粼,海天一色;向左回眸,古镇新貌,蔚为壮观;楼房栉次鄰比,松竹掩映其间,四周山峦万绿尽染,近处田野碧绿金黄,阳光下,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绝妙的海滨风情画。令人心旷神怡。
步入洞里,初感昏暗,但空气清新,凉风习习。往里走,几道柔和的光线从石缝射进,顿感明亮。经仔细观察,洞呈三角形,面积约有二三百平方米,地面距离顶部2至5米,可容数十人驻足,确实是个纳凉避暑的好去处。该洞由10多块巨石相叠而成,其中一块面积近30平方米的巨石覆盖其上,石洞有三个岩扉,成为天然门户。对当地人文历史颇为熟悉的文化站长刘尧告诉我们:黎明洞是生活于明未清初的秀才廖天佐隐居之所,他祖籍陆丰甲子,随经商的父母定居于捷胜,年幼时就才华横溢,10多岁考中秀才,后因考风不正而屡试不第,故绝了仕途之念而隐居此洞。他企盼明王朝结束腐败黑暗的政治,还百姓清明之治,故刻意将此洞命名为“黎明洞”。廖天佐此举,备受当时诸多学者及有识之士推崇,也成就了这山野石洞的辉煌。(钟训成 蔡小然)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