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很重视“中”的。在《孟子》中就有“立中国而抚四夷”这样的说法,认为自己是在世界的中央。从北京的故宫到内乡的县衙,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一致性:主要建筑都摆在中轴线上,其他建筑对称地摆在两边。
内乡县衙长方形的院子内是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严格对称的四合院按功能分区。内乡县衙的建筑格局与北京故宫比较相似,都是“前朝后寝”,县衙的大堂、二堂、三堂分别对应于北京故宫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人们从县衙大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就进入另一个庭院。这样层层递进,院院相套,给人以气氛森严的感觉。全国从大到小的衙门大都是这种格局,这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行政管理结构和政治理念。
因为内乡县衙与故宫在建筑格局上一脉相承,所以有专家把内乡县衙和故宫相提并论:“北有故宫,南有县衙。”又因为故宫是最高统治机构,县衙是最基层统治机构,所以有“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说法。
除了中轴线上的三堂等重要建筑外,在县衙仪门和大堂的中间,中轴线的两边还对称地排列着吏、礼、户、刑、兵、工六房。左边为文三房:吏、礼、户;右边为武三房:刑、兵、工。这六房对应着中央的六部,是辅佐知县处理专门事务的机构。三堂和六房便构成了县衙最基本的功能性场所。
三堂六房之外,县衙还按照左尊右卑的顺序修建了许多辅助性院落。在大堂左边为县丞衙,右边为主簿衙。二堂和三堂的两边又有东西账房、东西花厅等。东西账房是衙门里边处理钱粮的地方,而东西花厅是官员的家眷居住的场所。
因为章炳焘是南方人,所以内乡县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北方建筑的沉重和压抑,吸取了南方园林建筑的特点,融南北风格为一体。
建筑反映着民族的心理特征。与西方建筑相比,内乡县衙这样的古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专家说,西方建筑大都“浸洗在汹涌的激情之中,超人的巨大尺度,强烈的空间对比,神秘的光影变化,出人意表的形体,飞扬跋扈的动势,骚动不安的气氛”,而中国的古建筑,不论是金碧辉煌的宫殿,还是平民百姓的寻常屋宇,一般都具有沉静幽雅的情调,呈现出冷静而自制、含蓄而内敛的内向形态。从这一点来看,内乡县衙可算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代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