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紫金县(五)

家乡区县: 河源市源城区

旅游
编辑

概况

全县主要旅游景区和景点有:御临门温泉度假村、紫金观(天后宫)、中山公园、越王山旅游风景区、孙中山入粤始祖开居地(孙中山祖籍纪念馆)、庙祖石(南母寺)、黄塘激流回旋训练基地(黄龙峡漂流)、黄塘龙湾漂流、越王河竹排漂流、苏区红色旅游景点、义容天字嶂、万寿庵(孔子岩)、南岭德先楼、桂山石楼、白溪水库、道姑岩、文天祥屯兵抗元遗址以及可远眺海丰、陆河、惠东、紫金、五华五县风光的紫金第一高峰南岭武顿山等。
九和温泉

御临门温泉度假村位于九和镇热水村至幸福村之间,占地面积1100亩,是一所集住宿、会议、娱乐、休闲、商务、健身和大型露天温泉功能于一体的豪华乡村温泉度假村。温泉区总面积62600平方米,是按国家AAAA标准规划的,以巴厘岛风情和客家文化相结合为整体基调建造的大型露天温泉。温泉出水处温度高达86℃;日流量可达8000~1000
九和御临门温泉
九和御临门温泉
0多立方米,可同时容纳2700多人。温泉水质晶莹透澈,略带硫磺气味,经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测试中心化验,水质为重碳酸硅钠型,并富含偏硅酸、游离二氧化碳、氡、锂、锶、碘化物、银、钡、铅、锰等多种矿物质。对治疗心血管病、肥胖症、皮肤病等多种疾病有辅助的功效。度假村设有温泉接待中心、巴厘河中温泉区、山地温泉区等景区,酒店拥有豪华客房和巴厘岛风情别墅套房201间以及可容纳400人的大型宴会厅;建有东南亚风情特色的各式竹楼、垂钓长廊、小桥凉亭、网球场、篮球场等休闲和康体设施。度假村由县引进广州金鹅企业集团和广州白云建设开发集团公司共同投资兴建,总投资2.5亿元,2006年4月对外经营。2007年上交税收180.5万元。
南母寺

南母寺(庙祖石)地处紫金县崇山峻岭之中的九树镇海拔800多米的庙祖山中。该寺具有悠久的
南母寺
南母寺
历史和佛教文化,自然景观绚丽多彩。通往该寺的小径由—块块黝黑的岩石砌成,共有432级石阶。石阶两旁树木虎踞龙盘,奇花异草相映成趣。庙祖山自然生态景色毓秀神奇。庙堂雕檐画角,古色古香,佛教文化源远流长。相传寺庙旁边有一种黄土,古人称之为“黄金散”,传说能治百病;南母寺山上的山河中还有一种庙子石(古称永安腊石,在清朝年间曾作为贡品献给皇帝),传说摆在家中能镇宅避邪。
紫金观

紫金观原名天后宫、娘娘庙,原址在县城老城区中山
紫金观
紫金观
路今中旅社西侧。相传建于明末,迄今已400余年;100多年前,紫金县城儒林街人刘开先(法胜侍郎)与蓝开涛(法雄侍郎)先后到罗浮山黄龙观拜丘传秀老道长(外号“广东吉灵鬼”)为师修道。学成后与师父到香港、新加坡、澳洲等地设坛开馆,传道授徒多年。民国32年(1943年)师徒同回紫金县城天后宫为主持。1992年天后宫迁建于安良片凤岗山(中山公园内),改名为紫金观。紫金观群体建筑占地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由香港青松观和社会各界捐资3,000多万元建造。造型仿香港天后宫,高大壮观,红墙黄瓦,琉璃翘檐,雕梁画栋。观门左右两边摆放原址迁来石狮一对;中殿摆设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李姓奉造铸铁香炉一座;观内设前、中、后三殿,分别命名为“护法殿”、“天后宫”、“三清宫”,规模巨大,古色古香。两侧建有钟楼及招待设施,是粤东地区集宗教与旅游于一体的较大的重要景点之一,有粤东第一道观之称。
古竹越王山旅游风景区

古竹越王山旅游风景区位于紫金县城西南74公里的古竹
越王石
越王石
镇留洞村,距古竹镇6公里。方圆两平方公里,相传越王山因西汉南越王赵佗面壁铭志称王而得名。此山全是呈褐红色的大石山,属典型丹霞地貌,由数十个石山组成,险峻而秀美,其山峰千姿百态,风景奇异,独树一帜,名列广东七大石山之一。主峰海拔314米,屹立在东江左岸。明代《广东通志》、《惠州府志》、《永安县志》均有记载。相传秦末汉初,南越王赵佗乘船沿东江至古竹时,见一山高耸独秀,率领壮士攀登游览,卧于一块石榻上。后人称此石为“越王榻”,称此山为“越王山”。越王山四面陡峭,仅有一路盘绕至山顶。山巅有一口相传是赵佗和将士们饮用过的水井,叫“越王井”,水质甘甜,终年不涸。越王山四周有乾坤石、面壁岩、古寨门、打铁场、“马仔洞”、“一线天”、“三线天”、“越王谷”、“风隆洞”、“越王塌”等遗迹;山左侧有“田螺山”,右侧有“狮子岩”等景观。攀顶远眺,浩渺东江若带,百里田畴如织。越王山四面陡峭,仅有一路盘绕至山顶,踏入景区,游客中心、湖上餐厅均系别具一格的休闲建筑,红石小道和木板栈道交映相连。此外,景区借助天然的地形之利,设置有天然岩壁攀岩,特别适合登山爱好者与攀岩爱好者,也是广东少有的天然户外攀岩景点。越王山景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于一体,已开发面积2平方公里,2007年接待游客6万人次,创旅游产值2000万元,上交税收12万元。
苏区红色旅游景点

苏区红色旅游景点位于紫金县城东南45公里的苏区圩镇(原名炮子圩,1957年冬经中央批准改为苏区)。1927年4月26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紫金县农军举行了声震东江的“4.26”农民武装暴动,反抗国民党
苏区革命遗址
苏区革命遗址
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推翻紫金县反动政权,活捉了反动县长,并宣布成立紫金县人民政府。之后辗转数月,策应海陆丰农民运动,于1927年12月1日,在炮子圩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紫金县苏维埃政府。彭湃、周恩来、徐向前领导曾先后多次来炮子指导工作。现留下的革命遗址有“红屋”纪念馆、“血田碑”、“紫金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多处。该革命遗址群1998年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列为首批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紫金县委、县政府确定以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屋)、“血田”纪念碑等18处革命文物景点为爱国主义教育旅游基地,省政府拨款资助景点维修和开发。2003年完成“红屋”维修和革命斗争史布展,已向公众开放。2005年被省确定为红色旅游经典景点,是河源市3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龙窝桂山围石楼

桂山围石楼位于龙窝镇桂山围,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当
桂山围石楼
桂山围石楼
地富豪廖肇衍所建。主楼6层,面积3000平方米,高20米。一、二层用花岗石条砌筑,三层以上用特制大火砖砌成,墙厚1.5米,主楼前面是三进的正屋,两侧各有两座并联朝向正屋的横屋,与主楼联接,构成一座占地1.5万平方米的建筑群。石楼至今保存颇好。
南岭武顿山

武顿山位于县城东南的南岭镇东南面,海拔1233米,为紫金县第一高峰。武顿山有大武顿、小武顿两峰,大武顿浑圆雄伟,小武顿峭耸秀拨,是韩江上游琴江的发源地。明时,曾为“牛牯都”屯兵之所。山上有摇剑石、磨子石、鸡啼石、狗头石、蜡烛石,山腰有“画眉礤”等景观。若天清日朗,立于山巅可见日出,可远眺陆丰、海丰、惠东三县之境。
龙湾漂流

龙湾漂流位于黄塘镇柏埔河段,距河源市区和紫金县城各30公里。全程6.8公里,河水总落差80多米,途经六潭九滩
龙湾漂流
龙湾漂流
、九曲十三湾。乘上一片无动力的小舟,依托她温柔与澎湃的激流,穿山谷、渡险滩、过卵石、转漩涡、冲浪尖,参天古榕、茂密竹林、片片梯田等两岸风光尽收眼底,人与自然交织、和谐统一。漂流完全程约需2个小时。景区内设有停车场、餐厅、商场、冲凉房、保管室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总投资530万元。该景区是全市第3个正式营业的漂流点。[4]
11特产美食
编辑

“永安”牌紫金椒酱、紫金竹壳茶、庙子石、紫金春甜桔、柑坑黄老酒、紫金仙人粄(凉粉)、紫金牛肉丸(来源于客家菜)、八刀汤

潘嘉纳(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