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怒吼秦腔,吃一碗擀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 关中人喜欢看戏,东府有老腔,西府有道情,还有碗碗腔、弦板腔等。
戏分文戏武戏,大剧团多演的是本戏。演员多,阵势大,“生旦净未丑,神仙老虎狗”,角色齐,一场接一场分头上演,出出进进,热热闹闹,以满足不同观众的口味。人们看戏,主要是听唱腔,看身段,瞧戏功,寻找那种味道。戏台还没搭起,就打发娃娃开着手扶拖拉机、拉着架子车早早接来他舅家婆他舅家爷,请来他姑他妗子,叫来他七大婶八大姨。谁知常常到了看戏时候,敲锣锣打鼓鼓准备开演下午,十里八乡的人早早就开始往戏台下去移动占地方,戏台下面人来人住,卖花生瓜子的,卖糖果水果的,卖麻花油糕的,卖凉皮面片的,一家挨着一家,也有耍猴子的,捏面人的,烧醪糟的,摆茶摊的,吹咪咪扎气球的,似乎干啥的都有。天黑时,戏台下已围来密密麻麻一堆人,粗粗数有好几千甚至上万看戏人。在人们的等待中,台上锣鼓敲起来,谁想台上戏幕还未拉开,台下却一片大乱,人群忽然站起来相互挤起来。来的晚的人往前硬挤,想占个好地方,靠台子近些,听戏清楚些,看戏亮堂些。
一般晚上和中午演本戏,下午演折子戏。演本戏时,为了照顾演员化妆和来晚了的看戏者,在正式演出之前总要加演一段开场戏,常称跑台戏,多是一些丑角戏、折子戏,演的诙谐、风趣。戏哐哩哐铛演了三天四晚上,人们亦热热闹闹了三天四晚上,戏演完了,戏台拆了,剧团离开了,但人们对戏的热度还一直没降下来。
关中人看戏,戏文里唱的说的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感觉,图的是一种乐趣。“高梁地里种青稞,咱把啥事没经过?”苦惯了的关中人,对世间一切事情看的较淡,那怕在外面干的再有出息,都会想家念家,放弃一切回家。就是官做的再大,也会常常做出落叶归根、鸟倦入林的选择。在享受着平淡的生活中,看看戏,吼几句戏文,松弛一下自己,让激情放飞,那老腔老调拨动着、滋润着关中人的心,亦支撑着关中人的精神。笑了,哭了,一切写在关中人的脸上,哭了,笑了,一切都是关中人真正的生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