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连平县(三)

家乡区县: 河源市源城区

7交通

建国前,连平县运输业非常落后,货物陆路运输主要靠肩挑,也有极少量的手推车、牛车、马车和板车等。水路运输靠小木船。人们赴集、外出大都靠双腿行走。

建国后,尤其是80年代后,运输业日趋发展,运输网点遍及城乡。至1988年,全县(含省、市、县企业、事业)单位拥有大小客货汽车770辆。其中载客汽车291辆,普通载货汽车477辆,特种汽车2辆。轮胎式拖拉机750辆,其中手扶拖拉机647辆。摩托车298辆,其中两轮摩托车273辆。各种客运年总量为156.21万人次,周转量为12761.65万人公里。年货运总量89.9万吨,周转量为5543万吨公里。[14]
公路

民国24年(1935),官汕公路刚刚筑成时,县内汽车甚少,来往的多是外地车辆。民国27年,日军入侵广东,对全省公路实行大破坏,仅剩粤东、粤北两个地区2000多公里的公路可通车。省会北迁韶关,大量的军、商车辆进入官汕线,川流不息经过连平。
1951年,连平汽车站成立,韶关大坑口至河源灯塔客运班车首次停靠连平(第一天韶关大坑口~连平。第二天:连平~河源灯塔~连平。第三天:连平~韶关大坑口)。1959年后,汽车运输业不断发展,供销、商业、林业、粮食、工业部门陆续成立汽车队。1980年后,汽车运输业发展迅猛,大部分乡镇成立了汽车队,汽车运输专业户蓬勃兴起,运输网点逐渐增加,汽车运输成为主要运力。1988年,全县有汽车站6个,汽车队17个,汽车运输专业户173户,各类型拖拉机专业运输户750户。汽车、拖拉机运输总量为89.9万吨,比1953年增长118.9%,其中运输木材32.3万吨,水泥、钢材27.8万吨,纺织品7.2万吨,日用品6.8万吨,化肥、种子、粮食、饲料9.9万吨,建筑材料及其它物品5.9万吨。经营客运的单位有23个,营运线路49条,营运里程9712公里。每天由连平县开出班车55班次,通达2省20市32个县,贯通县内15个乡镇,年客运量156.21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2761.65万人公里。[14]
连平交通便利,国道105线纵贯南北。在建的G45大广高速公路连平至从化段从南到北贯穿本县,G78汕昆高速公路龙川至怀集段(规划)横贯本县东西。
水路

清代至民国时期,水上运输为连平主要运力。通航河流主要有隆街河、忠信河和新丰江,航道一般通行2~3吨木船。

50年代后,隆街河、忠信河因河道淤塞而停止通航。新丰江则一直通航至1988年。[14]
8方言
连平县主要通行客家语,水源音主要分布于南部与东源县、新丰县毗邻的忠信、油溪、三角、大湖、绣缎、高莞、隆街、田源、溪山等乡镇。[2]

9教育明崇祯八年(1635),连平州城设立学官(文庙)。清代雍正二年(1724)十一月,在州城“牟公祠”创办义学1所。随后,境内学馆、私塾逐渐增多。光绪三十一年(1905),州城“凤阳书院”改为州立高等小学堂,各区陆续兴办小学。民国15年(1926)开始设县立初级中学1所。此后,中、小学教育有所发展。至1949年建国前夕,全县有中学4所,学生528人;小学71所,学生9227人。[15]

建国后,连平重视教育,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改造、培训师资队伍,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调整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其间,虽走过弯路,有过挫折,但教育事业仍发展较快。1957年,在校中学生1463人,比1949年增长1.77倍。小学生1.6万人,比1949年增长0.74倍。1958年,全县脱盲人数93205人,脱盲率占84%,受到上级嘉奖。1965年,全国农村半农半读会议后,全县办起223个耕读班,学生6669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教育事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984年基本普及小学六年制义务教育。1988年,全县有全日制中学23所,学生11899人,教职员工816人;农职中学2所,学生488人,教职员工33人;小学183所,学生41694人,教职员工184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7%;幼儿园12所,学前班194个,入园(班)儿童6817人,教职员工35人。教师进修学校1所,学员95人,教职员工33人;广东省广播电视大学连平分校1所,学员186人,教职员工5人;农林技术学校1所,学生618人,教职员工39人;业余教育班22个,学员636人。建国39年来,连平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自1977年至1988年,全县为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1612人。[15]
10旅游
连平名胜古迹、旅游胜地众多,是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连平八景”自古享有盛名。“西山瀑布”、“龙潭喷雨”、“戈罗耸翠”、“梧峰樵唱”等自然奇观令人陶醉。“圣迹苍岩”、“上洋溶洞”、“观音坐莲”等天然溶洞千姿百态。“内莞风光”、“陂头小桂林”等景观令人流连忘返。内莞圣迹苍岩景区已初具规模,溶洞分为三层,其中旱洞两层,洞顶通天,水洞一层,景观奇特,在粤北山区喀斯特地貌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1]

11荣誉
连平拥有“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森林,一流的水质”,是“广东省生态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九连山精米、九连山泉水、优质草莓、水蜜桃、无公害蔬菜等一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已成为连平县独特的生态品牌。

连平是一个迅猛发展的后发地区。2004年,全县经济综合增长率达84.21%,排名全省67个山区县(市)第一。2005年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综合增长居于全省前列。
连平县在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县城”之后,2009年又荣膺首批“全国文明县城”,成为广东省仅有的两个国家级文明县城之一。
2012年起致力于打造“广东香格里拉”。

潘嘉纳(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