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和平县(二)

家乡区县: 河源市源城区

和平总面积2310平方公里,略呈“桑叶形”,东西横距53.5公里,南北纵距61公里。县境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大致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崇山峻岭,中部和东南部是丘陵地,其中间有峡谷平原,各占全县总面积的比例是47.8:45.8:6.4。西北部最高峰风吹蝴蝶嶂(浰源镇境内)海拔1272米,东南最低点浰江河峡谷平原海拔75米。境内和平水、鱼潭水汇入浰水,浰水于东水镇汇入东江。[4]
气候

和平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光照充足、霜期较短、生长季长、季风明显。历年平均气温19.7℃,1月平均气温10.0℃,极端最低气温-3.6℃(1974年1月1日);7月平均气温27.5℃,极端最高气温38.6℃(1989年8月15日)。最低月均气温10.0℃,最高月均气温27.5℃。平均气温年较差22.3℃,最大日较差20.6℃。生长期年平均323天,无霜期年平均308天,最长达338天,最短为30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666.3小时,年总辐射102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60天。年平均降雨量1717.1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70天,最多达192天。极端年最大降雨量2580.6毫米(1975年),极端年最少降雨量1066.8毫米(1999年)。降雨主要集中在2-9月,5月最多。[8]
水文

和平县境内河道属珠江大流域,县内流域面积 2284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一级河浰江1条,总长128.26千米;二级河鱼潭江、和平水、定南水3条,共长111千米;三级河2条,总长53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浰江河,从西至东流经境内浰源、热水、合水、阳明、公白、彭寨、林寨、东水等镇,长128.26千米,流域面积1677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1.96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和平水、鱼潭江水、油竹坝水、彭寨水、长塘水、定南水等。[8]
5资源
编辑

和平自然资源较丰富,主要有土地、森林、水力、矿产(含地热)等四大类。有土地资源346.58万亩,可耕地22.57万亩;有林地253.5万亩,植物品种达9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71.8%;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0.7万千瓦,可开发的有6.3万千瓦;矿产资源有石灰石、膨润土、高岭土、稀土、铁、铀等30多种,量多且质优,热量较高的地热主要有12处。[4]
和平县境内已探明矿产有九类三十多种。1.铁矿。2.铜、铅锌、镍、钴、金、银、钨等有色金属矿产。3.离子吸附型稀土矿。4.铀矿。5.萤石矿,白云岩。6.黄铁矿、磷矿、钾长石等化工原料矿产。7.煤矿。8.石灰石、花岗岩、硬砂岩等建筑材料。9.矿产水晶、陶瓷土、沸石岩、膨润土、(黑曜岩)等其它非金属矿产资源。其中,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储量约为10万吨,局部地方的个别稀土样品,最高品位可达0.6%,一般品位在0.06%—0.2%之间;陶瓷土矿床共有23处,地质储量约460万吨,远景储量>1000万吨;萤石矿地质储量约30万吨,caF2含量30%—98%;石灰岩地质总储量约5000万吨,已颁发采矿许可证4个;白云岩储量1000万吨;探得膨润土储量383万吨,沸石岩储量88万吨,黑曜质熔结凝灰岩储量4431万吨;已知的地下热水共有6处,其中开发较好的有九连南湖热水(热龙温泉)和大坝汤湖热水(天上人间温泉),公白汤子村热水(颐和温泉)已颁发采矿许可证,正在筹建。
林地面积达270万亩、森林蓄积量达765.2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3.4%,毛竹面积23万亩;植物种类达1400多种,其中存留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珍稀植物桫椤,是广东省的林业重点县之一;野生动物140多种。[8]
6经济
编辑

和平县物产丰富,盛产“万家香”优质米、中华猕猴桃、香菇、反季节蔬菜及茶叶、柿子等,是华南优质稻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南端猕猴生产基地,生产及经销已达到相当规模。工业产品有“聪明人”牌猕猴桃果汁、果奶饮品、和平贝墩米酒、“和平牌”铝活塞、“益尔”药剂系列产品、锆系列产品、"双燕牌"系列饮品及竹木制品等。产品旺销县内外,部分产品销往国外。县委县政府2002年冬作出决定,加大中草药材、农副产品的开发力度,拟多渠道引资兴办中草药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农业

和平县农业耕地面积28.1万亩,人均0.54亩(按总人口计算),林地面积270万亩。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0.2143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0.5617亿元,2011年达到18.23亿元,比上年增加22.5%。粮食作物以稻谷、玉米、大豆、番薯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31921吨,人均252.7千克,其中水稻110983吨,玉米9443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木薯、药材等。2011年,花生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1304万亩,产量4879吨,其中花生4879吨,蔬菜种植面积62194万亩,产量96801吨,主要品种有叶菜、豆角、瓜类。
畜牧业以猪、牛、羊、三鸟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9.54万头,年末存栏17.32万头;羊饲养量0.75万只,年末存栏0.62万只,牛饲养量1.25万头,年末存栏1.1万头,家禽饲养量664.94万羽,上市家禽511.72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28323吨,其中猪肉22160吨,牛肉165吨,羊肉28吨,禽肉6020吨,畜牧业总产值4.9亿元。鱼塘养殖面积315公顷,产量3063吨,淡渔业总产值0.238亿元。
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3.32万亩,其中防护林1.3万亩,森林覆盖率73.4%,活立木蓄积量765.23万立方米。拥有大型农业机械2.1233 万台(辆);名优特农产品有万家香优质稻、猕猴桃、香茹、木耳等,绿色环保农产品有机茶叶、高山茶油 、腐竹;农民人均纯收入 6114元。
工业

明代,本县已有砖瓦、铸铁、竹木石器、陶瓷等工业行业。清代,烧石灰、织布与弹棉被、织棕笼、做爆竹、酿酒等加工业,并稍具规模。民国时期,造纸、制纸伞、松香、造船、印刷、碾米等行业兴起,和平东庄纸、松香等产品还远销惠州、广州等大中城市,以至港澳地区和东南亚诸国。[9]
新中国成立后,始办国有工业企业,个体与私营工业企业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转变成国有或集体工业企业,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均得到很大发展。和平县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1万元,增加到1978年的2497万元。2011年达到71.34亿元,同比增加26.6%,工业增加值17.42亿元,同比27.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9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8%、33.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职工4240人。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1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196万元,比上年增加13.8%。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17家。2007年4月,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初步形成了以钟表、电子和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主,制药、箱包、化工为辅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了钟表制造、电子等产业集群。

潘嘉纳(2014-11-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