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钱塘江畔月轮山上,有一个五十多米高的八角木塔。它的名字叫“六和塔”。六和塔的名字来源于佛教的“六和敬”,当时建塔时的目地是镇压钱塘江的江潮所建。
六和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其建筑风格独特,外形雍容大度,器宇不凡。塔高59.89米,占地900平方米。塔身自下而上塔檐逐级缩小。塔檐翘角上挂了104个铁铃。塔圣八角型,共13层,每层中心都有小室。塔芯为砖石结构,外面是八角型木制,宽宽的塔室,曲折的木制楼梯,显得塔内非常地宽敞。砖石塔芯壁上有二百多处砖雕,雕刻精细,造型生动,争奇斗艳,有石榴、荷花,展翅飞翔的凤凰等。
在塔上可以眺望汹涌澎湃,壮观宽阔的江面和钱塘江大桥。清晨登塔正如白居易《忆江南》一词所描写的“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真实的描绘了六和塔和钱塘江的风光。
有诗人评价杭州的三座名塔。说六和塔如将军,保俶塔如美人,雷峰塔如老衲。也有人赞美六和塔,“孤塔凌霄汉,天风面面来。江光秋练净,岗色晓屏开。”
六和塔原本不是木塔,因雷击毁于宣和五年(公元97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重建,在原塔的外面包上了一层木板,形状八角型,所以我们现在见到的是木塔。
乾隆皇帝来六和塔依次给每层塔题字立匾。一、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钢,五、云覆盖,六、鳖负载,七、宝庄严。
关于六和塔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相传梁山伯英雄南征方腊、宋江将兵马驻扎在六和塔外的寺庙里。鲁智深有一天突然听到怦怦的声音。他以为是参战的鼓声,边急忙起身迎战,因鲁智深是北方人没听过钱塘江的潮声,误认是战鼓,后来僧人告诉了他方知是潮信的声音。于是他想起以前出家时师傅和他说过,“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的 言,觉得是宿命便在六和塔边圆寂坐化了。
六和塔的历史悠久,故事也很多,讲也讲不完,像钱塘江的水流也流不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