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物馆于1957年开始筹建,1959年10月1日,广东省博物馆及其所辖的广州鲁迅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旧馆馆址在广州市文明路215号中山大学旧址(即原广东贡院旧址),占地面积4.3万㎡,除广州鲁迅纪念馆外,还辖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民党“一大”旧址(包括革命广场)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楼等。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
筹建之初,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大楼设计原是“U”形的建筑物,主楼向东,右为南副楼,左为北副楼,规划建筑总面积1.4万㎡。南副楼于1959年上半年落成,楼高三层,面积3500平方米。主楼和北副楼后因经济困难,没有拨款建设。
改革开放后,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广东省博物馆在原址上建设了新的陈列大楼。1992年10月新陈列大楼落成,总建筑面积18700㎡,其中新建陈列大楼12300㎡,陈列面积达6000㎡,为原楼1500㎡的4倍。
自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广东省博物馆通过考古发掘、调拨、购买、接受捐赠等方式征集了大量珍贵文物,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举办各种形式和题材的陈列展览,努力向社会提供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在藏品收藏保管与科技保护、陈列展示、科学研究和教育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丰硕的成果,并于2008年5月获评为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截止2009年12月,通过考古发掘、收购、调拨、接收捐赠等方式,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已达16.6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404件,二级文物7284件,三级文物12639件,自然标本、化石4万余件(套)。馆藏中的古字画、古陶瓷两类传世文物,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全国博物馆中,均名列前茅,尤以“岭南画派”书画藏品丰富而闻名;端砚和潮州木雕独成系列,是极具特色的广东传统工艺收藏品;广东出土文物、广彩瓷器、石湾陶塑、广州牙雕、外销画等极富地方特色;自然标本中的“须鲸骨骼”、“巨型孔雀石”和五吨多重的“信宜玉石”等亦极其珍贵。此外,广东省博物馆还收藏有图书资料10余万册。
丰富的藏品资源为广东省博物馆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与陈列展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开馆至今,广东省博物馆举办了数百个高水平的陈列展览,先后推出了许多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基本陈列和临时性大型展览,如《广东历史大观》、《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广东出土文物展览》、《广东省改革开放成就展览》、《珠联璧合——泛珠三角文物精品展》、《荆楚辉煌——湖北省楚文物精华展》、《广东珍稀动物展览》、《广东省社会发展成就展览》、《国民党“一大”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史料陈列》等,共接待观众达千余万人次,充分展示了广东的历史发展进程和鲜明的地方文化艺术、自然资源特色,向国内外观众推介了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效应。特别是自2008年3月28日起,广东省博物馆正式开始向社会免费开放,突出发挥了广东省博物馆的职能作用,开创了广东省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新局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