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字咸熙,生于五代后梁末帝贞明五年(公元919年),卒于宋太祖乾德五年(公元967年),为五代北宋时期北方山水画的代表,史称“古今第一”。一生创作颇丰,他把北方山水画技艺提高到了一个顶峰,在众家之中成就最大、影响最深。是我国山水画的一代宗师。
据《昌乐县志·方技传》记载:“唐李成营邱人,工山水,一号营邱。近代作画多效董源、李成笔意。《辍耕録》云:李成惜墨如金。按李成唐之宗室,避地营邱因家焉。业儒,工文章,时令不偶,放意诗酒,寓兴于画。初师关仝,颖悟融变,精思格老,有以过之,议都谓得山之体貌,为古今第一。子觉,职登馆阁,赠光禄大夫”。
李成的祖父李鼎在唐末为国子祭酒,苏州刺史。但到了唐朝政权被节度使朱温篡夺以后,李鼎也成了被诛杀的对象而避难到益都营邱(今山东昌乐境内)。李成的父亲李瑜曾做过青州的推官,李瑜和李鼎都以儒学和治史名扬四海。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李成虽然家道中衰,但受前辈的影响亦才华出众,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文章无一不能,且“气调不凡”,李成为人磊落,心中有大志,有出仕为官做大事的志向。但是当时政局混乱,民不聊生,外族入侵,内乱迭起,统治者重武轻文,像李成这样的文人墨客,自然空有大志而“才命不遇”。因生不逢时而无法一展宏图,既然做官不成,其才能也无用武之处,就逐渐把精力投入到诗酒。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