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石峡文化

家乡区县: 韶关市曲江区

特点编辑石峡文化的墓葬很有特色,大部分是迁葬墓,而且出土的随葬品,往往是两套,一套是连同人骨从原墓迁移过来的,已经破碎,一套是迁葬时新埋进去的,仍然完整。有的墓葬还随葬有成套的木工工具,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专业的木匠。他们的社会地位很高,其墓葬不仅规模大,随葬品也多,而且有贵重的玉器,看来他们在当时是属于社会上层的。

2发现编辑

石峡文化是中国岭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广东曲江石峡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北江、东江的中上游地区。年代约距今四五千年。石器工具普遍磨光,有弓背两端刃、有段石锛、有肩石锛、凿、钺和镞等。稻作农业发展程度较高,发现较丰富的粳、籼稻遗存。陶器中三足器、圈足器发达,有少量曲尺纹、漩涡纹几何印纹陶。在石峡遗址发现墓地,多数墓坑经过烧烤,均单人葬,盛行二次迁葬。迁葬墓有两套随葬品,一套是同人骨一起迁来的残破陶器,另一套是二次埋葬时新放入的。晚期大小墓差别明显,反映出贫富分化和社会已出现特殊阶层。大墓随葬品多达数十件至百余件,包括成批石器及琮、瑗、璧等贵重玉器,往往还伴放稻谷米粒作为祭奠食物。石峡文化与岭南地区土著文化明显有别,少数陶器具有良渚文化特征。与北邻的江西赣江流域樊城堆文化关系最为密切,有人将两文化并称为樊城堆-石峡文化。

流连(2014-11-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