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第三产业

家乡区县: 韶关市曲江区

韶关据五岭之口,商品流通承南启北,唐宋时期为岭南商业重镇。内地货物多经庾岭进入韶州运往广州和南海各地,岭南特产、沿海食盐和国外香料、工艺品等货物也经韶州复道庾岭运往虔州或转运至京师、中原各地。韶州成为联系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南北货物转运集散之地。尤其宋代,随着全国政治经济重心的南移,韶州商业经济更为活跃。韶州铜矿的开采和冶炼(今曲江大宝山一带),产量居全国之首,成为北宋最大的铜冶炼中心,加上韶州永通监(铸钱局)的开办,促进了韶州商业发展,南北贸易往来频繁,在韶州转运集散的北货有丝绸、棉花、茶叶、烟丝、瓷器等,南货有广盐、铜、铁、锡制品、香药、百货、岭南特产等。至明清时期,韶州的牙行业、行栈业、旅栈业、银楼业、中药行业、烟草行业、布匹行业、典当业、米行业、盐行业、京果行业、饮食行业、土纸行业、运输业等颇为兴旺,这一时期在韶州城内和城郊先后建了九大贸易市场(墟市),即清平墟、南皋墟、皇中墟、长坪墟、大墨墟、上韶墟、文化墟、布贤墟、大风墟。各地商人来韶经商频繁,“舟车辐辏,踵接肩摩”。尤其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清政府实行海禁后,广州成为唯一的通商口岸,南北货物和国外进口商品,大都运来韶州转运集散。湘赣、江浙、闽南和广州各地客商,纷纷来韶经商,先后在韶州设立一批商业会馆,其中主要的有广州会馆、四邑会馆、豫章会馆、福建会馆、楚南会馆、赣州会馆、兴宁会馆等。南北货物的云集,韶州关税银也随之日增,至道光年间,韶州太平关年税银收入达21万两,转解户部14万两,比粤海关各口岸年税银之总和11万两还多,成为国库和地方财政的一大财源[13] 。

2012年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销售额661.02亿元,其中:批发零售业销售额604.51亿元,住宿餐饮业营业额56.51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09.59亿元,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84.62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96亿元。有水果、蔬菜、粮食、小商品、布匹、水产品等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和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日用百货、农副产品、摩托车、野味山货、旧货交易、机电产品等商品专业街。沃尔玛、益华百货、华强电子世界等著名零售企业在韶发展势头良好。以碧桂园、恒大等国内地产商巨头为龙头的房地产良性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饮食、信息、中介服务等服务行业呈快速发展势头。2012年接待旅游者人数211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5.9亿元。“大丹霞、大南华、大南岭、大珠玑”旅游总体规划都已形成。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含外币)余额1117.81亿元,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1.48亿元[7] 。

2012年末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1家,其中省级重点研发中心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1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81家,省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3个。全年取得科技成果67项,其中9项获省科技进步奖。全年实施国家“火炬计划”1项,国家 “星火计划”4项。全年专利申请量1814项,专利授权1431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74项、发明专利授权39项。专利申请量连续8年居广东省山区市首位,产学研工作荣获中国产学研结合促进奖[7] 。

流连(2014-11-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