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之间的核心接壤地带,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新区规划控制范围882平方公里(其中属于咸阳的土地面积649平方公里,占总规划面积的73.6%),涉及西安、咸阳两市7个区县、23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新区东距西安市中心10公里,西距咸阳市中心3公里,是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未来拓展的重点区块。
西咸新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之后我国的第四个副省级新区。新区内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位于新区北部,有福银、西宝等6条高速(含在建)、G312、G108(310)等2条国道、S208、S104等2条省道穿过。截止2009年底,新区内总人口89.3万人,城镇人口20.5万人,乡村人口68.8万人,城镇化水平23%。渭河以南已建有西安车辆厂、西部汽车城、子午轮胎、法士特、海天制药等企业;渭河以北主要有长庆石化、天宏硅业、渭河电厂、泾河新城、空港物流等企业。2009年,区内生产总值13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94亿元。
按照《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规划建设的西咸新区将构建"一河、两带、四轴、五组团"的空间结构。通过两条帝陵遗址带,渭河、沣河、泾河三条生态景观廊道,以及组团间的楔形绿地为分隔,形成"廊道贯穿、组团布局"的田园城市总体空间形态。
一河:以渭河为纽带,渭河两岸集中高端服务业,着力构建横贯东西的百里渭河生态长廊,建设大都市渭河核心区带。
两带:沿五陵塬遗址,构建渭北帝陵风光带;沿周秦汉都城遗址带,构建周秦汉古都文化带。
四轴:沿正阳大道拓展城市功能,对接西安钟楼南北线,共同构建大都市南北主轴带;以沣泾大道为轴带,对接大都市开发区经济发展带;以红光大道为轴带对接大都市东西主轴带,完善大都市的发展格局;以秦汉大道为轴带,连接秦咸阳宫与汉长安城遗址,构建大都市秦汉文化主轴带。
"五组团":
泾河新城:包括泾阳县的泾干、永乐、高庄(部分)三镇和崇文乡,总面积146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47平方公里。功能定位: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和循环经济园区。主导产业:以低碳产业为主,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高端制造业、测绘、新能源、食品加工和都市农业等产业。
空港新城:包括泾阳县的太平镇、渭城区的底张镇、北杜镇和周陵镇福银高速以北的区域,总面积141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36平方公里。功能定位:西部地区空港交通枢纽和临空产业园区。主导产业:以临空产业为主,重点发展空港物流、国际商贸、飞机改装维修、现代服务业、高端电子制造业、现代农业等产业。
秦汉新城:包括渭城区的正阳、窑店、渭城、周陵镇福银高速以南的区域,秦都区的双照镇,兴平市茂陵的周边区域,泾阳县的高庄镇(部分),总面积291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50平方公里,遗址保护区面积104平方公里。功能定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秦汉历史文化聚集展示区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生态田园示范新城。主导产业:以生态、文化和商业为主,重点发展秦汉历史文化旅游、生态休闲、行政商务、金融商贸、总部经济、房地产开发、纺织工业、现代农业等产业。
沣西新城:包括户县的大王镇,长安区的马王街道、高桥乡,秦都区的钓台、陈杨寨街道,总面积14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64平方公里,遗址保护区面积8.6平方公里。功能定位: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兴产业基地和综合服务副中心。主导产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新材料、物联网、生物医药,以及行政商务、现代农业等产业。
沣东新城:包括长安区的斗门街道、王寺街道,秦都区的沣东街道,三桥街道、六村堡街道西安绕城以西的部分,总面积161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75平方公里,遗址保护区面积13.3平方公里。功能定位:西部地区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和体育会展中心。主导产业:以高新技术和会展业为主,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研发和孵化、体育、会展商务、文化旅游、现代农业、房地产开发等产业。
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时间为10年,第一阶段,2010-2015年,为启动实施阶段;第二阶段,2016-2020年,为全面提升阶段。新区建成后,将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建设的国家级新区、彰显秦汉文明和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统筹科技资源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体化建设示范区,最终形成以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新型城市形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