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林,从一个海角荒埔发展成为负有盛名的港口,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她的成长,正似大海起伏的波涛。 清代康、乾年间,樟林是广东较大港口之一,是潮州红头船航泊的基地。北上沪、津、西至雷、琼,南下可达安南、暹罗、马来亚诸地。当时,潮州活动贸易的兴起,使樟林迅速趋于繁荣,樟林的先辈,移居海外的也日益增多。鸦片战争之后,汕头港逐渐取代樟林港,樟林遂转为内地埠市。回顾樟林的过去,看看樟林的现在,我们喜见这古老的海滨埠市,正在随着历史的脚步不停地前进。
樟林,广东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的一个小村,上世纪初,赫然标入了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樟林古港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方圆2平方公里。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有三个重要起源地,也是三个地标,它们分别是南宋时期的福建泉州港、元明时的漳州月港,以及清朝中叶的樟林港。 历经两个世纪的变迁,樟林古港的新兴街繁华不再,但遗迹犹存。樟林古港的新兴街是潮人飘洋过海出国谋生的历史见证,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前来寻根认祖。如今,樟林古港新兴街的文化历史价值目前已引起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将其列入开发建设樟林古港旅游景区的一部分予以规划实施。
100多年前,潮州、澄海、饶平、南澳四县(市)在樟林交汇。这里,海阔江宽,宋代就已是潮州东部的盐业中心。明万历年间(1573-1619)近海渔业大有发展,这里迅速成为“渔鲜盈市”的埠头,樟林开始名播潮州。清开海禁,沿海各省商贾渔船,来往更加频繁。因广东商船大桅杆上部及船头均油红漆,故有“红头船”之称。当时,红头船队从这里出发,浩浩荡荡,扬帆远征,成为樟林港的一大特色。时至今日,人们提到红头船,仍会联想到当年樟林港码头上,千千万万华侨先辈漂洋过海,到世界各地谋生的情景。
樟林古港位于古代的澄海县东北部(现属于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辖区)。北与饶平、潮安接壤;与闽西
南、赣东南为咫尺之邻;东北迳通南海,畅达五洲重洋;其港埠面积约两平方公里,古时因“遍地樟木,枞灌成林”而得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