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古镇的红色旅游

家乡区县: 巴中市恩阳区

古镇的另一大特色是红色。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鄂豫皖经陕西转战巴山,解放巴中,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极盛时期发展到纵横500里,拥有23个县市,500万人口,4万平方公里的红色区域。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在这里进行了3年多艰苦卓绝的战斗。1933年,红四方面军反三路围攻胜利后,先后在恩阳建立了仪阆县、恩阳特别市、恩阳县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工会、贫农会、少共、少先队、童子团等群众组织和区乡游击队武装力量,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工业、农业、交通、文教卫生事业等都得到了空前发展。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恩阳建立县苏维埃各类行政机构13处,现保存较为完整的有8处。因此,当时的恩阳镇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据说,当时李先念当军政委的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曾在此设军部;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中所赞颂的红军战士张思德,也曾在恩阳县列宁学校读书。
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后,还留下了刘子才师长带领的一支队伍,这支队伍于1935—1940年间在这里坚持了五年的游击战争,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南方诸省坚持游击战争最长的一支。这就是史上赫赫有名的巴山游击队。古镇的上正街和下正街,是红军文化遗址最多的街,在长约400米的街道上,共有原中共川陕省仪阆县委、恩阳县委、恩阳财政委员会、法庭、红军经理处等各类行政机关遗址13处。“红军胜利万岁”、“粉碎川陕会剿”、“为土地归农民而战争”等红军石刻标语随处可见,这些,正是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的历史见证。因此,有人说恩阳“犹如一座露天革命博物馆”。今天的恩阳镇,历经近1500年的悠久历史,不仅有古朴深厚的民居文化、巴人遗风,而且还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红军留下的大量文物遗址,装点并提升了恩阳。1992年,恩阳镇被命名为省历史文化名镇,2002年入选四川省十大古镇。目前,恩阳镇正全力打造“红色古镇”的品牌。

巴中游子(2014-11-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