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人物杜国庠

家乡区县: 汕头市澄海区

杜国庠(1889~1961)广东澄海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曾用杜守素、林伯修等笔名。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曾执教于北京大学等校。参加发起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曾任左翼刊物《中国文化》主编。1935年被捕,1936年西安事变后出狱。此后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他力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总结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研究问题重视资料的占有、考证。主要著作有《杜国庠文集》、《中国思想通史》(和侯外庐等合编)。

1889年4月30日,杜国庠出生于广东澄海县莲阳乡兰苑村。父亲杜建硅是晚清秀才,以教书养家糊口。杜国庠五岁时,父亲去世,家庭生活更加困苦。幸嫡娘勤劳慈惠,省吃俭用,使他七岁时得以进入私塾,受到较好的启蒙教育。

1904年,日、俄帝国主义为争夺中国东北爆发战争,腐朽的清王朝宣布中立。15岁的杜国庠对此深感痛心。他在一篇策论里,极力主张彻底收回东北主权,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精神。这篇文章被私塾先生的友人吴贯因看到,深为赞赏,提出要杜国庠到他那里免费就读。

1907年,十八岁的杜国庠因学业成绩优异,得杜氏大宗祠和邑同善祠的资助,东渡日本留学,从补习日语开始,相继进入早稻田大学留学生部普通科、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再升入第一、高等学校。1916年秋,进了京都帝国大学政治经济科,于1919年毕业,取得经济学士学位。留学时间长达十二年之久,在思想上和学业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留学期间,他除了出色完成各阶段的基本学业外,还广泛涉猎其他知识,对于哲学思想方面,尤为注重。他认真探求着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的方法论都不能使他满足。在京都帝国大学的头一学年,他从日本著名社会主义者河上肇博士讲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中,初步体会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尤其是在学习了作为方法论的唯物辩证法后,才使他追求多年的方法论问题得以解决,从而开始确立了献身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治学的道路。

杜国庠身在异国他乡,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不断膨胀,对中国虎视眈眈,他心忧社稷,爱国热情不断高涨,积极参与当时进步的社会活动。他参加了以“研究文学,提倡气节为宗旨”的文学团体“南社”,写下了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他态度鲜明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913年,日本当局发起组织所谓“日中亲善”的日华同学会,为侵略中国作组织、舆论准备。它的机构就设在第一高等学校。1915年,杜国庠利用自己被选为一高中国留学生同窗会会长的身份,在中国同学中开展宣传活动,在大家的支持下,向日方干事会宣布解散“日华同学会”。由此直到回国,他一直受到日本警方的监视。
1916年,袁世凯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复辟帝制,中国人民群起声讨。杜国库与在日本留学的李大钊(1913年进早稻田大学本科)等,在东京筹组“丙辰学社”,进行反袁斗争。

1919年7月,杜国庠学成回国,经李大钊介绍,应聘任北京大学讲师,还先后在其他几所大学兼课,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等。当时,北大学生中有国民党员两百多人,国民党北京党部曾一再动员杜国庠加入国民党,领导这些国民党员。杜国庠认为三民主义不彻底,对参加国民党不感兴趣,婉言回绝。由于北洋政府腐败不堪,北大也被胡适、蒋梦麟等所把持,杜国庠深感此地非栖身之所,1925年春,便乘奔母丧之机,辞去教职,回到故乡澄海。

杜国庠先后出任澄海中学、金山中学校长。是时,国民革命军第二次胜利进抵潮汕,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出任东江各属行政公署委员,政治形势大好。杜国庠锐意刷新校政,引导学生参加实际斗争,培养了不少革命人才,被当时反动势力视为眼中钉和“准共产党”。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潮汕反动势力跟着行动,疯狂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杜国庠幸得金中工友报讯,才免遭毒手,避匿乡间。9月,南昌起义军进驻潮汕,杜国庠立即赶到汕头会晤周恩来和郭沫若。在革命危急关头,他提出了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申请。因形势急剧逆转,来不及办理入党手续,就随军撤出汕头了。
1928年1月,杜国庠到了上海,2月,由钱杏屯(阿英)、蒋光慈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投身于反文化“围剿”的斗争。他参加了革命文学团体“太阳社”,又组织了“我们社”,创办月刊。在两年多时间里,他致力于革命文艺理论研究与进步文学作品的翻译。在1929年3月《海风周报》第12号上,发表了他的《1929年急待解决的几个关于文艺的问题》,这是当时第一篇论述文艺大众化的论文,对推动文艺与群众的结合,有良好影响。

杜国庠在从事文学活动的同时,没有投放松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译着和研究。几年间,他个人翻译出版了八十多万字的书刊,另外还有几种与人合作、合编的译着与辞书。这些着述的出版,对当时的广大读者,特别是知识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张祎(2014-11-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