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 民俗

婚嫁

议婚

解放前,城乡男女终身大事全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待男孩长到15、16岁,家长一旦看中某家姑娘,即请人到女方家提亲,经一段时间往来,男方家便请媒人前去求婚,初步形成“亲家”关系。[4]

订婚

农村俗称“发八字”。男方家择定吉日,备办首饰、衣料、酒肉、粑粑、聘礼等。开好男子生辰“八字”,红贴鸾书,托媒人送往女方家,旧时称“纳吉”。女方家在红贴鸾书上写明女子生辰八字由媒人带回男方家,旧时称“纳采”。并将男方家送来的糖食、“花粑粑”之类分发给至亲内戚。[4]

报期

结婚前数月内,男方家择定结婚日子,写好结婚时各种俗礼环节的坐向、时辰、用品等,开成“期单”,略备酒礼,托媒人送往女家,俗称“送日子”。此后男方家整饰新房,置备家具,女方家准备衣笼被帐、电器等婚奁。[4]

结婚

婚礼头天男方家备办结婚酒肉、衣料、饰物、聘金等,请上“押礼先生”前往女方家“过礼”。“过礼”仪式在女方家堂屋里举行,由“押礼先生”和女方家长辈主事人按“礼单”——清点聘礼。之后,女方家设宴席招待宾客。由青年好友陪同新郎前往女方家,此时女方家弟妹表侄等人常常故意紧关大门,要新郎向里递“红包”,谓之“开门钱”。结婚当日,男方家置轿备马,往往凌晨发亲)。发亲时,嫁女和新郎在堂屋向神位、双亲道别,家族中福命的妇辈牵其上轿(或上车),其余亲友掌灯火、吹唢呐相送一段距离,由女方家所请的“送亲客”一直陪送嫁女到男方家。新娘、新郎下轿下马(或下车)后,要“进亲”,男方家鸣放炮竹,备好香案,由送亲者用红伞罩住“新娘”进入男方家中堂,与新郎拜堂,进入洞房,下午男方家大宴宾客。入夜,青年男女亲朋要到“洞房”说笑嬉闹,称“闹新房”。第二日,新娘始出面会见亲友,第三日,新娘下厨,全家吃团圆饭。[4]

回门

新婚三日后,新郎新娘双方回娘家拜见女方父母亲友,称“回门”。娘家及至亲宴请新婚夫妇,当日返回。[4]

乔迁

解放前,兴建房屋要择日上梁(即中堂屋脊横梁),大梁由外家赠送,梁上扎盖红布,八人抬送,并吹唢呐相随。上梁时要燃香烛,祭鲁班,由石木二匠主持,讲诗句恭贺。一到时辰,燃放炮竹,大梁被绳索徐徐拉起,架于柱上,这时被安排上房架的人手捧粑粑往下撒,地面众人便抢着捡,叫“撒高梁粑”,意在祈求“梁久”。也请宾客前来道贺,只是无“上梁”仪式。

新居落成,主人家择吉日吉时迁入,亲朋好友要来帮助搬家,有的前来送礼,一般子夜收捡好家具,于凌晨进入新居,下午设宴款待宾朋,也有搬后再择日请客的。[4]

丧葬

城乡丧葬习俗隆重冗繁,整个“白事”有送终、吊丧、办道场、开堂、出丧落葬、复山等程序,短则3天,长则3月,一般5、7日为宜。

解放后,国家提倡破旧立新,丧葬从简,有的公职人员去世后,张贴讣告,开追悼会;有的实行火葬;的有改变陈规,从简办丧事,但因传统观念和习俗根深蒂固,丧葬礼习仍沿袭至今。

ldl(2014-11-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