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境内具有悠久的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历史。 文学创作有诗歌、民间文学。诗歌创作于明清两代,并最为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8张)
兴盛,至今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民间文学创作以少数民族民间叙事诗歌为主,解放后创作了大量的民间叙事诗。1958年,境内民间诗歌创作达到高潮。是年,各地俱乐部、宣传队创作的诗歌有26000余首。 民间文艺丰富多彩,誉满海内外。艺术创作有清代的书法、解放前的音乐、解放后《声无哀乐论》等音乐学术论文的发表、摄影、美术、雕刻。有主要为苗族、布依族的织棉、蜡染、桃花、银饰等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有主要流行于苗族、布依族地区和村寨的铜鼓、芦笙、唢呐、勒尤、姊妹萧、四弦胡、牛角二胡、月琴、木叶等民族乐器;有流行于或流传于民族间的木鼓舞、芦笙舞、花棍舞、踩堂舞、玩龙舞、狮子舞、地戏、歌剧、话剧等精彩的民间舞蹈。[3]
有神秘难解的“红岩天书”、“花江壁现群”、“花江铁索桥及石刻群”三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顶云司城垣、双泉寺、关索古驿道、御书楼、培凤阁、灞陵桥、灵龟寺无梁殿、周西成衣冠墓,妙明洞、大佛洞、观音洞、关索洞石刻等1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