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文化旅游

家乡区县: 陕西省旬邑县

旬邑风光秀丽,四季如画,是旅游度假的首选胜地。

旬邑历史文化源远流长。1975年出土的黄河剑齿象化石和板齿犀牛化石距今已有300多万年历史,大象化石体长8.45米,高4.3米,其体魄之大、象牙之巨为世界之最,被誉为“世界第一象”;犀牛化石体长4.8米,高3.1米,是目前世界上复原装架最完整的第一具板齿犀牛化石。以世界民间艺术大师库淑兰作品为代表的剪纸艺术驰名海内外,具有古豳遗风的唢呐艺术曲目繁多,旋律优美,是中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均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旬邑人文资源独具特色。有古代“高速公路”之称的秦第二大国防工程—秦直道,在旬邑境内长达80公里,遗址保存基本完好,堪与万里长城齐名;建于北宋嘉佑年间的泰塔,高53米,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石结构,偏离中心线2.27米,被誉为中国的比萨斜塔,是旬邑的标志性文化符号;古豳文化博览园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是集文化、旅游、体育、休闲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建于明末清初的秦商唐氏庄园,原为大财主唐景忠家族的私人宅院,现存5院、150余间房屋,另有三品盐运使唐廷铨的陵墓和石牌坊一座,其建筑融北方四合院和苏杭园林艺术为一体,砖雕、木雕、石雕精美细腻、工艺独特、造型优美、巧夺天工,可与故宫博物馆的雕刻相媲美,堪称陕西的“乔家大院”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绵延百里的西周石窟群,悬岩中空,洞天妙连,排列规整,层次分明,始为周人穴居之地,其建筑空间布局及建筑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堪称开山之祖。

旬邑红色马栏闻名遐迩。位于县城东部的马栏革命旧址,号称“小延安”。革命战争年代,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和关中分区政治、军事、经济中心,是仁人志士、军需物资通往延安的重要驿站和红色通道,是培养革命干部的摇篮。1939年10月至1949年4月,马栏是中共陕西省委、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机关所在地,邓小平、彭德怀、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长期工作和战斗过,被誉为延安前哨、红色驿站。2005年3月,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现已建成了马栏革命纪念馆、纪念广场、水上剧场、稍峪沟烈士陵园、马栏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和关中分区旧址、陕北公学旧址等景点。2011年6月28日,我们举行了盛况空前的马栏革命纪念馆开馆仪式,省内外参观人员络绎不绝,现已成为全省闻名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旬邑自然风光绚丽多彩。位于县城东南部的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主峰海拔1885米,为关中北部最高点,山脉形似“九顶莲花墩”,有“山不盖土,水不归一”之说。园内峰峦叠嶂,林木茂盛,空气清新,气候湿润,夏季最高温度19℃,春季万木峥嵘,百花竞妍,是美不胜收的大花园;夏季绿荫铺地,郁郁葱葱,是满目青翠的绿色海洋;秋季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是七彩斑斓的金色世界;冬季玉树琼花,银装素裹,是格外妖娆的北国风光,被誉为渭北高原上的“西双版纳”和西安咸阳的后花园。目前,已开发建成秦文化苑、秦直道博物馆、扶苏庙、烽火台、避暑山庄、马刨泉、名仕狩猎中心、会议接待中心、游客服务中心。

旬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我们依托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坚持以县城为中心,以马栏红色旅游景区和石门山森林公园为基点,全力打造国家4A级马栏旅游景区和石门绿色生态旅游景区,不断健全完善交通、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打响了红色经典游、绿色生态游、古豳文化游、新村风光游四大旅游品牌,全面提升了文化旅游市场竞争力。如今,每年来旬的游客基本都在8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以上。

北城兰亭词笙(2014-11-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