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经济

家乡区县: 毕节市七星关区

概况

城市风光(24张)

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0.61亿元。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为325亿元。[9] 2008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402.98亿元,财政收入为69.58亿元。2009年全年生产总值500.1亿元,2010全年国民生产总值完成600.85亿元,经济总量在贵州省九个地州市中继续保持前三。1988年至2013年间,毕节生产总值翻了41倍,综合实力由全省挂末跃居第三。[10]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为745亿元,全省经济发展综合测评排名由2007年的第7位上升到连续两年居第1位。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877.96亿元;财政总收入247.71亿元。

2013年毕节市生产总值为1041.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96.60亿元,增长 6.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49.75亿元,增长17.2%,其中工业增加值373.06亿元,增长15.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95.58亿元,增 长16.0%。产业结构比为18.8:43.2:38.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5953元。[7]

2013年财政总收入336.86亿元,同比增长32.4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5.62亿元,同比增长15.19%。财政总支出476.02亿元,同比增长24.2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53.75亿元,同比增长12.09%。[7]

第一产业

农副土特产品众多。主要有烤烟、天麻、白蒜、大豆、芸豆、竹荪、柑桔、半夏、杜仲、五倍子、生漆、茶叶、马铃薯、党参、蚕茧等。其中,烤烟叶厚、色黄、质优,年产200万担左右;白蒜、杜仲、五倍子等名贵药材等字闺中。

毕节市有牛、马、猪、羊、狗、兔、鸡、鸭、鹅、鸽、猫、蜂等畜禽动物。2005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13.78亿元,年均增长5.06%;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猪、牛、羊存出栏同步增长,大牲畜年末存栏156.31万头,年均增长2.47%,肉类总产量35.08万吨,年均增长6.29%,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九五”末的29.5%增加到39.3%。

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4.35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农业产值181.66亿元,林业产值3.70亿元,牧业产值92.90亿元,渔业产值1.16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93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228.01万吨,比上年下降0.59%。[7]

第二产业

毕节市主要开发区有毕节经济开发区,大方循环经济园,大方药品食品工业园区,黔西经济开发区,金沙经济开发区等。

201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7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0%。规模以上工业(2000万元以上口径)增加值25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6亿元,比上年增长2.7%,利润总额27亿元,上升3.85%。[7]

第三产业

毕节学院

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1.19亿元,同比增长30.7%。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5亿元,同比增长13.8%。实现旅游总收入207.61亿元,同比增长27.4%。[7]

123(2014-11-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