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吴王寿梦建城至今,相城已有2580多年历史,深厚的文化基底孕育出无数英才。在相城历代地方志上所记载的著名人物更难以胜数,这些相城名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成就,他们对全国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相城的大街小巷、城镇村落里细细探究,无数的名人遗迹等待着你去发掘。
寿梦
传奇的建城者
寿梦是吴王阖闾的祖父。
吴国的振兴始于吴王寿梦,寿梦元年为公元前585年。当时吴国的政治中心已从宁镇丘陵转移到了太湖平原,何以如此,或认为有可能是吴人畏惧楚人,或者要抗击越人,或者要联合越人以制服宁镇地区的土著夷人,不一而足。吴越位于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而且原始文化十分发达的江东,可是发展缓慢,落后于江北。
寿梦是一个很有进取心的君王,寿梦称王时,吴己据有江苏,浙江杭嘉湖平原及安徽江南地区,并拥有步兵及水军三万余人。公元前585,在他即位的第一年,气度豪迈的寿梦亲自带队到洛邑去朝见刚刚登基的周简王,并在沿途访问不少国家。这是吴国君建国以来第一次朝见周天子,也是第一次出使中原。吴周本一脉。吴王寿梦在洛邑认祖归宗,周简王大喜,赐特别礼遇。
经过寿梦数十年的经营,吴国成为拥有今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的泱泱大国。
伍子胥
相天法地,城名此来
伍子胥,春秋楚国人。春秋末年,伍子胥与孙武一起辅弼吴王阖闾,西破强楚,南服越人,振兴吴国,威震中原。
公元前514年,“水犀十万横吴钩”的吴王阖闾执政后,雄心勃勃,他采纳了宰相伍子胥“先立城廓,设守备,实仓禀,治兵革”的建议,令伍子胥选址筑吴国都城。
据史料记载,伍子胥受令选城址后,不辞辛劳,四处奔波,“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最先选择的城址在苏州古城北面的阳澄湖畔,即如今的阳澄湖镇,认为这里是建城的风水宝地。后来因为相城地势偏低,受当时的生产能力的局限,伍子胥只能忍痛割爱,选定了现在苏州古城的位置,造筑了历史上著名的”阖闾大城 ”。
伍子胥尽管最终没有选择相城,但相城曾是吴国建都城的首选之地,载入史册,足以证明这里的风水非同一般。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城”这个名字早于苏州。相传,吴王被越国灭亡后,吴国大将范蠡曾隐居在今相城区的蠡口镇,从事养鱼,并著有《养鱼经》,蠡口的由来便源于此,由此可以看出吴国将相对相城的钟情与厚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