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潜
受皇帝赏识,与乾隆吟诗
沈德潜(1673~1769 ),清代诗人,字确士,号归愚。今江苏苏州人。沈德潜早年家贫,从23岁起继承父业,以授徒教馆为生,过了40余年的教馆生涯。从22岁参加乡试起,他总共参加科举考试十七次,最终在乾隆四年(1739年)才中进士,时年六十七岁,从此跻身官宦,备享乾隆荣宠。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77岁辞官归里。 在朝期间,他的诗受到乾隆帝的赏识,常出入禁苑,与乾隆唱和并论及历代诗的源流升降。沈德潜这种受到皇帝“隆遇”的特殊地位,使他的诗论和作品,风靡一时,影响甚大。
沈德潜对于文学的贡献主要在于诗选和诗论,其所选各种诗选,保存较丰富的篇章,流传颇广,到今天还有参考价值。《古诗源》收录了不少古代民歌,在当时颇难能可贵。选本中的评语,在品鉴诗歌艺术方面,有一些精辟见解。
严雪亭
评弹“严调”创始人
严雪亭(1913-1983),弹词演员。原名鉴初。江苏苏州人。11岁进银匠铺当学徒,工余听书入迷。14岁拜徐云志为师学弹词《三笑》。 15岁起以单档形式在江浙一带演出。 20世纪30年代初即崭露头角。1936年进入上海,渐有声誉。因《三笑》书熟,曾说唱弹词《赛金花》等。后选定以《杨乃武与小白菜》为主要演出书目,请陈范吾记录修润脚本。演出之后,蜚声书坛,红极一时。1950年后,曾说唱长篇《九纹龙史进》、《四进士》、《情探》、《十五贯》等。1952年及 1956年两次参加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其间一度单档演出长篇弹词《白毛女》。 1962年曾随团赴香港演出。1974年任教于上海评弹团学馆。
自说《杨乃武与小白菜》后,严雪亭搜集史料,研究清代官场礼仪、民间习俗,使情节更为细腻生动,矛盾更为激烈,悬念增强,并吸收通俗话剧表演方法,运用各地方言,对书中人物绘声绘形,加强了感染力。50年代开始,结合演出,不断整理加工,精益求精,并整理出《三堂会审》、《公堂翻案》、《杨淑英告状》、《激怒醇亲王》、《密室相会》等选回。此外参加演出的中篇有《罗汉钱》、《蝴蝶梦》、《老地保》、《渔家春》、《三约牡丹亭》、《雪里红梅》、《点秋香》、《芦苇青青》、《战地之花》、《急浪丹心》及《三笑》选回《姜拜》、《面试文章》等。1964年又改编同名话剧《龙江颂》为长篇弹词演出。其演出一贯以单档为主,说表凝练简洁,条理分明,描景状物,历历如绘,脚色擅以音色音调区分人物,颇有独创。如《杨乃武》中各级官吏,区别鲜明,无一雷同。唱腔以旋律朴质,口齿清楚,叙事明白为特点,适合单档演唱,自成流派,世称“严调”。代表作有《孔方兄》、《祝枝山说大话》、《一粒米》等,其中《一粒米》更显出“严调”特长,影响极广。曾任上海评弹改进协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曲艺工作者协会第一届副主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