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廉,1912年出生于河北省阜平县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早年丧母,5岁随父来到岢岚县。1941年加入抗日革命组织之后,同日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1945年入党,为解放全中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解放后,先后担任岢岚一区、四区区委副书记,钢铁人民公社主任。1967年调到林业站工作,当了一名普通工作者。
由一名领导变成了一般干部,这对他来说,倒无所谓。惟一使他感到心慌意乱的是,位于岢岚城西的西山寺前几年植起的树木屡遭破坏,小树的残枝断臂在秋风中摇晃着,像受了冤屈一样,无人护理。他扪心自问:你对得起国家给的18级干部待遇和每月80元的工资吗?他自责、内疚,他要尽自己的责,实实在在地去干工作。于是他走进了县委大院找到了当时的县委书记,主动请求:“好老张哩,我白领国家的工资,心里实在不安,还是让我护林去吧!”他的请求得到了批准。从1968年秋天起,他便一年四委盘桓在西山寺那曲径弯环的山道上,一干就是25年。
名为护林,其实无多少林可护,白廉就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整地造林上,冬踏冰坡夏走泥,春秋植树不违时。4年以后,他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人也变老了。可西山寺的树却一年比一年多,一年比一年高。山也由不毛之地变得绿树成荫。1972年,61岁的白廉退休后,又主动请求继续留在西山寺植树护林。1980年离休,同样没有使他改变初衷:只要还能爬上西山寺,就要在西山寺植树护林。这样冬去秋来,他又在西山寺度过了退休后的20个年头。
白廉家紧挨城墙,站在城头眺望西山寺,山上的一草一木尽收眼底。多少个春去秋来,多少个寒来暑往,他为护林,连吃饭也要蹲在城头上吃,丝毫不敢有半点疏忽大意。有一次,他在吃饭,远远望见西山寺有几人在那里砍树。他将饭碗一撂,一路小跑,气喘吁吁上了西山寺。原来是曹湖村的几个村民在割草,顺手砍了几株小树。白廉看着被砍坏的小树,心如刀绞,立即跟这些人辩起理来,并扣下他们的绳镰。这伙人动手按倒白廉,夺去绳镰就逃。白廉爬起来就追,直追到村,找见村支书,硬罚那伙人做了四块护林牌子才罢休。象这样明目张胆的破坏,白廉是一斗到底,而遇上那种模棱两可的事,他也穷追不舍。1975年的一天,县级机关某单位的一个人,在西山寺砍了一捆柴,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了白廉。白廉看见柴捆里露出了幼松的树梢,气愤地赶上去问:“谁让你吹了树呢?”此人面不改色:“看你这老汉,尽瞎说哩,这是别人砍下后我捡的。”说罢,那人就继续往回走。白廉望着那人渐渐消失的背影,更加愤懑了。他赶到那个人的所在单位,同那里的领导查究清楚了这件事,让那人作了检查才了事。
白廉这种爱种如命的劲头,受到县城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称赞,但也带来了一些非难。有人说他退休后继续在西山寺植树护林,是为了让国家补足每月差额的12元钱,是一个十足的“财迷”。面对这种非难,白廉说:“说我财迷,我就是财迷,可我迷的不是小财,是大财!”是的,这话一点不假。白廉就是不迷小财,是为国家迷大财的人。仅仅在1984年以来的4年里,他一人就栽种了3.15万株落叶松,并将100多亩杨树全部剪修。常年的辛勤劳作,他患下了严重的腰腿疼病。1987年的春季,他不听大女儿的劝说,硬是什么也不顾,带病把6000株落叶松树苗栽上了西山寺。就这样,25年来,他在西山寺共植树10余万株,护林500余亩,平均每年义务植树4000余株。现在,这些树有的已经长成椽材,有的已经长成檩材,使得荒山呈秀,童山披绿。
白廉在平凡的人生道路上,默默地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造福于民的光荣职责;他一生勤勉劬劳、无私奉献,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和信念,忘我工作;他一生艰苦奋斗,无怨无悔,以一名离休老干部对党、对人民的耿耿忠心,为党为人民创下了一大笔财富。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1981年5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他山西省林业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1984年省政府又命名他为绿色卫士,岢岚县委、县政府命名他为造林功臣。1986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劳动模范。1991年6月28日,他参加了全国老干部双先表彰会,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同年7月1日,荣获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2000年5月18日,白廉病逝后,岢岚县委、县政府为他树了碑,立了传,表达了党和人民对他甘于奉献的品格和与自然抗争,绿化荒山,造福后代事迹的赞扬和感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