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泉水牵四方情

家乡区县: 佛山市顺德区

 

大良宝林寺背面,太平山麓,一口古井静静的流淌了400多年。走进旧寨村,经过一条林荫小道,便能听见泉水“叮咚叮咚”作响。记者本想在台风正值之际,独自一人安静的感受流水声的悠长,怎料来自四方的市民,或提着桶,或提着罐,早已在排队取水。记者不禁产生疑问: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冒着风雨前来?

“流淌的不仅是水,还是村民们对家乡感情”

常言道,一井一地一堂一村庄。“井”提供喝用的干净水,“地”耕耘着安全的食物,“堂”祭拜祖先和提供公共活动场所,有了它们,方可组成村庄,村民才能紧密的栓在一起。而三样东西中与生活最为密切的便是井,要不怎么自古便有“离乡别井”成语,离乡和别井相提并论,因其代表的是一份乡士之情,是人与人,家与家间无形的纽带。

据村里一位老人家介绍,这口古井叫“周鉴井”,也叫“旧寨井”或“太平井”,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开凿的,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开凿后由于泉水充沛不断涌出,村民珍惜泉水,就在井边砌了一个井径近3米的水池,并凿一小孔引水入池,人们便从井边的水眼处取水。该井以前称为“旧寨井”或“太平井”,1988年,旅港乡亲周鸿标捐资将古井修葺一新,并在四周种上了清脆的竹子,所以现在又叫“周鉴井”。闲坐在井旁凉亭里的娴姨指着村子依靠的青翠山坡说,“水是从太平山麓上流下来的,没污染,十分甘甜。”说到泉水的水质,娴姨满脸的自豪。

明朝时期古井的状况现以无从考究,但不难想象,在农村,平常日子的简单生活都与井紧密不可分:天才蒙蒙亮,井边就叮叮当当地热闹了起来,村民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井边挑水,把家里的水缸打满水,供家人一天之用。住的近一些的人家,还干脆在井边刷牙、淘米、洗菜、刷锅。不论远近,村里人都会到井边洗衣服,妇女们或三或五,坐在自带的小板凳上搓呀,捶呀,泡呀,拧呀,大汗淋漓,也谈得兴高采烈。

周鉴井的泉水养育了无数代的旧寨村村民,多年来,这里的村民也一直很注意保护这口古井。只因“这里流淌的不仅是水,还有村民们对家乡的感情。”村民梁先生说,每年夏天取水的人多的时候,村里都会派人来维持秩序,也保护井水不被污染。平日里,村民们还会主动维护古井的周围环境,“这是养育我们的水,我们不能不管,看到有垃圾了就捡起来。”娴姨边说边捡起被风刮落的树枝。

苏小苏(2014-11-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