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老爷”是金浦街道一年一度的大型活动。在正月二十四到二十五两天内整个街道都处于一个热闹的状态。“迎老爷”的由来是比较早的时候了。
传说舍人老爷是在宋朝随郑入潮, 在文革时期为了消除迷信,很多地方都搞了些运动,舍人老爷此次中也难逃劫数,在那时候是人家奉拜地一块杉木而已,运动来临之时被人家丢弃在海里飘荡!有一天,一位渔民出海捕鱼,撒网老是捕到这块木头,无论他把这块木头丢多远老是漂来找他的网。渔民鱼老是没捕到大的鱼,他就觉得有点不对劲,只好作罢,所以他只好跪下,嘴里念到,要是能让他满载而归的话,他就说把这块木头连同捕获的鱼一起带回乡里,当这话一出,不知是何时开始的鱼都来找他的渔网,主动让这位渔民捕到,此刻让他捕到的鱼让他吃惊,最后这位渔民兴致勃勃把鱼装满箩筐,他从来没遇到如此神奇的事。集市离岸边比较远,他看着这箩筐的鱼的重量加上这块木头的重量,至少得有两、三百斤,此时不知该如何,为了赶集二话没说就扛起箩筐里的鱼和木头,奇迹发生了,之前看起来会觉得扛不动的东西,居然很轻松扛起来啦! 就这样一路顺利准时地到集市,这个地点很特殊,以前批斗地主的场所,后来改名叫合作社,市场的前面也就是现在的老爷宫来到集市找了个空位把鱼连同木头一起放下,恰巧杉木放在街道中央,渔民专心致志去卖鱼,鱼比周围同行所卖的鱼要大、要新鲜,所以这成了“抢手货”,生意好的不行,结束了今天的活,渔民拿出一只自己包的草烟,抽起烟来!此时他正沉思,想起旁边还有快木头,想把它扛回家,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居然扛不起来,动弹不得!几次下来都是如此,渔民这举动引来了周围人们的围观,有几位大汉都想试图来搬开这块木头,因为这木头刚好就立在此市场的中心位置,影响到交通,但无论如何都搬不开,最后只好作罢!后来找来位有慧眼的人过来看个究竟,长者看到之后就说:“这是舍人老爷,要来归位”。此消息一出,立马就惊动乡亲,提倡组织乡里年纪较大的人(称为老大)跟这块杉木“开会”,如何将其奉承起来,修建庙宇,还将其杉木雕成人形,什么时候来祭拜,什么时候出游街道等等,“迎老爷”就此诞生了。
乡里有三个乡:金堡、南门、寨外。把舍人老爷出游的日子定在正月二十四,供南门、三堡奉拜,正月二十五,供寨外的奉拜。由于此时也正好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每当圣人老爷除了出宫或进宫时拿着兵器之外,其余时刻手里都拿着桃花,至此就造就了“换桃花”的习惯,就是每家每户用桃花给这位老爷碰一下,后就拿回家放在神桌上,等来年“迎老爷”再换新的,目的是为保佑全家平安,新年五谷丰登,行好运!这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慕名前来跪求!
在热闹的这两天叫上外地的亲戚过来做客,看迎神队伍乡亲都很热情地接待亲人。!传闻舍人老爷好客,一般外地人摸了老爷胡须来年会行好运,而自乡人摸了是家境平安,此消息一出就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纷纷来摸老爷,后来乡里人发现这个现象,所以每当舍人老爷出游是都会被保护起来,以防突袭。也就是现在迎神时“老爷”身边有不少保镖!
在正月二十三前街道的各个大的地方或是祭神的地方都会搭建起戏台子,摆上神桌。在晚上开始就请演戏的演员们演潮剧,每天晚上有一场戏,连演三晚。二十三这晚上是先热闹的,到处都能听到潮剧的声音。整夜都处于一个热闹的场景。二十四这天凌晨3、4点多的时候,“舍人老爷”就开准备沐浴更衣(有专门的人帮它洗)。然后开始出游,几乎是每条街都走了一次,到处都是鞭炮声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迎神队伍也在不断的壮大。迎神队伍有英歌舞队、小女孩提摇篮、小男孩拿汤勺点礼炮、美女抬标旗、帅哥扛大旗、行八宝、老大拿香、还有打锣鼓、八音等等。
岁岁正月桃花开,年年二四贵客来。这就是金浦的“迎老爷”。
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ww.wm23.cn/zhengyanjun
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72427852.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