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简介

家乡区县: 汕头市潮阳区

潮阳区是汕头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因地处海之北而称潮阳。潮阳东北连汕头,西接普宁,南邻惠来,北界揭东。母亲河练江由西向东穿过潮阳并于海门镇注入南海。潮阳千年古邑,自宋代开始教育就较为昌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原潮阳县从清代中期开始便成为潮州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有"人县"之说,不少人乘着红头船漂洋过海去求生。旅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20多万人,是全国著名侨乡之一。

一、城市概况
潮阳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置县,1993年4月撤县设市(县级),清末汕头埠开埠后,潮阳县受其辐射,经济活动发展较快,人口激增,从民国开始就成为中国一个人口大县,直至2003年,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国的第一人口大县(或县级市)。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区划变更分设潮阳区和潮南区,划归汕头市管辖。区划调整后,潮阳区辖文光、棉北、城南、金浦4个街道和海门、和平、谷饶、贵屿、铜盂、河溪、西胪、关埠、金灶等9个镇,有727个农村基层组织,其中村委会202个,居委会93个,区划面积674.6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棉城面积21平方公里,总人口150多万人。
二、地形
境内属沿海丘陵、平原地区。原潮阳市地形特征为“两山两江两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两山为大南山,小北山;两江为练江,榕江;两平原为练江平原与榕江平原。今潮阳区地形特征为中部为小北山,小北山北边属榕江平原的一部分,小北山南部为练江平原一部分,东部为东山。练江出海口位于海门镇,沿海是带状沙滩地,分布于海门镇沿岸,经过多年营造的防护林培育,已成为固定或半固定沙土。
三、气候
潮阳区紧靠北回归线,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1.5℃,年平均降雨量为1721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1959-2007年)。7至9月为台风影响季节。
四、自然资源
境内植被主要是乔木、灌木混交,又有针叶林、阔叶林。植物有农作物100多种,其中果类以西胪乌酥杨梅、金玉三捻橄榄、谷饶狮头油甘最为闻名,另外潮阳姜薯也是潮阳特产;家养动物近20种,常见野生动物有60多种。海淡鱼类约220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多达100种。
截止至2009年境内共有1座中型水库(河溪水库),89座小型水库,119座山塘。

五、交通状况
潮阳区潮阳民众重视交通,早在民国16年(1927)12月,潮阳首任民选县长陈坚夫与其弟陈毅夫于民国13年(1924)合资筑建的潮阳窄轨铁路后溪至龙井段竣工通车(位于大概为现东山大道),全长5.8公里。拥有机车1台,客车12厢(可载600人)、货车6厢,后因抗日而拆毁。民国18年(1929年)2月16日,潮阳县第一条公路——普潮公路潮阳段(今为324国道潮阳段)筑成通车。该公路于民国17年(1928年)秋筑建,由礐石至石桥头,全长41.7公里。对外交通略显落后,缺少高速公路。区内交通方面受资金等影响缺少一级公路,公交车方面也很不完善。

1、G010深汕高速公路在本区海门镇设有海门出入口。
2、G325324国道自东北部濠江区进入潮阳区,途经棉北街道,文光街道,金浦街道,和平镇,向西进入潮南区峡山街道。

3、S234揭海公路起点为海门镇,途经潮阳棉北街道、河溪镇、西胪镇、关埠镇、金灶镇,进入揭阳市榕城区仙桥镇。是潮阳区北部山区通往揭阳市的主要道路。但建设12年,2007年6月才完全竣工,使用几年,路面情况已非常烂。

4、S237和惠公路南部与潮南区胪岗镇接壤,经和平、铜盂、谷饶等镇,是通往潮南区,普宁市的主要通道之一。但路况失修已久,开始整修。

5、另有规划的有汕揭高速公路,揭惠高速公路。

6、铁路:在建的厦深铁路自东向西经过关埠镇、西胪镇、谷饶镇、贵屿镇,在境内的谷饶镇设有潮阳站,2013年底已通车。

7、拥有国家一类口岸的潮阳港和内河良港关埠港,潮阳港已建成5000吨级集装箱码头,3000吨级油码头和5000吨级小船泊位;全区有火力发电厂1座,220千伏变电站1座;以及华能海门电厂1机组和2机组正在加紧建设。

六、方言
潮阳区的方言以潮州话练江片的潮阳话为主,分为棉城音,练江上游音,练江下游音。另外关埠镇、金灶镇音偏榕江片。小北山附近一小部分村落如金灶镇东坑村,西胪镇青山、埔尾村,谷饶镇新寮、石壁、木丹坑、案前、石光、径脚等村原来是说海陆腔客家话。

七、姓氏
主要大姓是萧、郭、郑、林、马、姚、黄、李、张、陈。

八、潮阳区旅游景点
【莲花峰风景区】位于广东省潮阳市南海边陲,练江入海口处,面积1.14平方公里。主峰莲花峰是南海岸边拔地而起的一座小山峰,由一大堆瓣状纵裂的花岗石组成。公元1278年,南宋文天祥举兵勤王,登峰寻望帝舟,遂命名并刻石为“莲花峰”。莲花峰是潮汕久负盛名的胜迹,具滨海特色。于2001年荣膺广东省第一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莲花峰不仅海色山光,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明清古建筑“忠贤祠”、“观海楼”、“崇文亭”;纪念性建筑“万人冢”、“文公石雕像”等。至于另一省级文物“万人冢”则是抗战时期日军残杀渔民的历史罪证,现为陵园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和平大峰风景区】地处324线国道和平路段的旁侧的雄狮山,辟于1989年5月,总面积2.6平方公里,距潮阳市区12公里。是为纪念建和平古桥造福民众的宋代高僧大峰而得名。大峰风景区另一重要景点便是“宋大峰祖师纪念馆”。该馆将古色古秀与现代派浑然融为一体,馆内的大峰祖师汉白玉雕像是从缅甸刻造运进,法相庄严。另外,大峰风景区还有许多古迹和景点:如明代天启四年熹宗皇帝御赐的“灵泉护国禅寺”,清代拓建的虎地“保灵庵”,泉水清澈甘醇的“大峰古泉”、“龙泉古井”和“虎津古井”,大峰祖师设坛祈祷的“狮尾石”,中国佛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匾的“报德楼”等。灵泉古寺位于潮阳和平大峰风景区西部,始于宋宣和年间(1120年),名僧大峰从福建到和平,为建和平桥结庐于此,桥建未竣工于此圆寂。明天启四年(1629)知县王三重奏熹宗朱由校御赐该寺为“灵泉护国禅寺”。1992年被批准列入潮阳县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山寺】灵山寺是慧能大师嫡传第三代弟子——大颠禅师开创于唐贞元七年(791),由当地巨富朝请大夫洪圭(名大丁)舍地捐资,助成善举。大颠比此寺为西天的灵鹫岭,故命名“灵山”。唐长庆四年(824),大颠圆寂,墓塔建在寺左
【东岩】唐贞元六年,五十岁的名僧大颠云游四方后,来到这里立庵修行。传说当时山上水乏草萎,大颠以锡杖卓之,清冽甘甜的泉水遂从石缝汩汩涌出,自此千年不断。后人便把此泉称为“卓锡泉”。“东岩卓锡”为潮阳八景之一。
【西岩】潮阳西岩依山构筑,风光旖旎,是潮汕地区最早的一座岩寺,始建于晋代,隆盛于唐朝。佛教南宋传人、名僧惠照曾居于此,住持西岩。在岩寺内,有一株树龄已达1200余年的稀世罕见的古树。潮阳西岩位于汕头市潮阳区棉城郊区塔山南麓。该寺相传建于晋朝年间(265~420年)。创建以来,多次修葺。

九、潮阳区美食小吃:牛肉丸、萝卜糕、菜头粿、棉城鲎粿、贵屿饼、海门糕仔、和平葱饼等。

十、潮阳区民俗风情
潮阳英歌舞属广场民间舞蹈。源溯明代中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原先舞者108人,表现梁山泊好汉化妆打大名府的故事。英歌舞分前后棚,前棚36人,每人手执长约1尺4寸,直径4厘米的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海螺号和吆喝声,两棒相击翻转,边走边舞。后棚72人,扮成各式杂耍艺人,敲打锣鼓伴唱,有的还加上扮涂戏,或加进武术表演。其队列变化有长蛇挺进、双龙出海、四虎并驱、粉蝶采花、孔雀开屏等共18套式;棒法有左敲、右敲、上敲、下敲、胯下敲、背后敲等;脸谱有文面、武面之分;节奏有快板、中板、慢板之别。潮阳英歌舞熔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表演独具魅力,它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

十一、潮阳区知名人物
许申:北宋江南东路转运使兼管江西、湖南诸路。许氏后代共有41位进士。

郑寿麟:中国最早的研究德国专家

郭任远:铜盂镇铜钵盂村人,中国心理学开拓者

刘遵义:谷饶镇仙波村人,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刘侯武:谷饶镇仙波人,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

蔡楚生:铜盂镇集星村人,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奠基人

林百欣:已故,香港丽新集团创办人,亚视永远荣誉主席。

黄光裕:铜盂镇凤壶村人,国美老总

陈秀珠,香港电视女演员。

汕头市潮阳区人民政府网:http://www.gdchaoyang.gov.cn/


汕头市潮阳区交通运输局:http://www.cyjt.gov.cn/


汕头市潮阳教育信息网:http://www.cyjyxxw.com/


能力秀首页:http://www.wm23.cn/

梧桐子首页:http://www.wm23.cn/

 

 

郑燕君(2014-11-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