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古寺,位于陆丰市博美镇广汕路博美路段北郊的佛祖山,又名“龙江院”、“新庵”,始建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古寺坐北朝南,蜿蜒八万河绕寺而过,给古寺增添了几分秀丽。景炎元年(1276年),宋端宗驾临古寺,赠言曰:“海中圣地,千年复兴”。新中国成立后,该寺作为公产使用。1997年,恢复原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该寺曾是海陆丰农民运动东南片赤卫队活动场所、中国共产党地下情报站“兰州站”、中国共产主义东南青年会诞生地、中国人民解放军飞虎队扩员壮大基地、解放军枪支物资仓库。2004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龙江古寺史书《古迹生辉》,记载了该寺的悠久历史和护国爱民之事。
龙江古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寺始建于北宋崇宁年代公元1002年2月,为观音庵,后称龙江院。从此,这座山有观音菩萨而得名“佛祖山”。由于龙江院地处粤闽水陆交通要道,陆路从这里前往京城;码头船只来往频繁,居民集市交易方便,生息兴旺。据说,古代的高官贵族,商贾名流,路过古寺都要进入庵内谒见烧香叩拜,长年香火不断。
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农历五月初四日,龙江院被清政府放火烧毁,该寺的和尚为避免残害跳江归天,古寺东侧河边相传为和尚潭,由此而名。龙江院被毁除后,周围香客以遗址为佛台敬奉观音菩萨,香火延续不断。
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店下村洪氏(后人敬称为“洪菜姑”)发起重建龙江院,与陆丰湖口庵结为姐妹庵。民国戊午年(公元1918年)六月一日,余传禄承继洪氏衣钵与吴传喜、吴传寿三渡南洋与华侨林吾妹、杨汉忠、庄惠真、孙传明等扩建了这座完善的佛堂——陆丰龙江古寺。民国时期,国民党将领骆凤翔先生莅临龙江院,亲手为大门石匾书写“龙江古寺”四个大字,延袭至今。
龙江古寺不仅是佛教圣地,而且还是革命古迹。在海陆丰大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共产党人进行地下活动的场所,在此成立了农民运动赤卫队和东南片新民主义青年会,并建立陆丰东南4情报联络站,为支持革命,掩护我党地下活动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在文革时期,古寺古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这座饱受沧桑的古寺。1984年,一群热心公益事业的离退休老干部(包括在这里革命过后幸存者)组建“龙江古寺理事会”;1998年“龙江古寺理事会”改为“龙江古寺古迹理事会”;2000年3月3日,该会经陆丰市民政部门批准成立“龙江古寺古迹研究会”。2003年,龙江古寺被陆丰宗教部门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在首届古迹研究会林木重会长和广大理事成员的不懈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赞助下,千年古寺才得以复兴,寺貌焕然一新。新建的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均伪造北宋年代的古建筑,风格高雅,气宇不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