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 y

家乡区县: 湖北省郧西县

      郧   西  县 地处鄂西北角,北依秦岭,南临汉江,北、西、南三面与陕西省商南、山阳、镇安、旬阳、白河五县接壤,东南与本省郧县毗连,地扼秦楚要冲,素称“秦之咽喉,楚之门户”。全县版图面积3509平方公里,东西长115公里,南北宽55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县辖18个乡镇(场、区),348个村(居)委会,22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1.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5万人。县建制于明朝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县西上津三国魏时曾设平阳县,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撤上津县并入郧西县。1947年11月郧西解放,是湖北省解放最早的县;1987年,国务院确认郧西为革命老区县;2001年,被列入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

郧西县位于湖北省十堰市西北部,鄂陕交界,鄂西北边塞顶点,南临汉江,北依秦岭,西南接川陕边境的大巴山脉,因地处郧县西而得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史称“依山带江”。除东部天河沿岸为海拔250~500米的丘陵盆地外,大部分海拔在700~1200米,西北部的湖北大梁(金盆梁),海拔1832米,为县境最高峰。汉江流经南部边境,有天河、金钱河、仙河等支流自北向南注入汉江。
  全县下辖9个镇、6个乡和1个民族乡。版图总面积3509.6平方公里,人口51万。版图呈犄角态势楔入陕西省,历来有秦之咽喉,楚之门户之称。
  沿顺时针方向,郧西县西南部与陕西省安康市的白河县、旬阳县接壤;西北部与陕西省商洛市的镇安县、山阳县相邻;东北部与陕西省商洛市的商南县交界;东南部与同处湖北省十堰市辖下的郧县为邻。

矿产资源

现已探明有矿产50余种,其中金属矿25种,非金属矿23种。重晶石矿郧西县储量达15万吨,其品位高达12.5%~99.5%

林特资源

得天独厚的秦巴山区的温和气候,赐予各类林特品种最佳生长条件,使郧西的林特产品在全国榜上有名。桐油产量达1244吨,居全国第二位,被誉为“桐油之乡”;黄姜基地居全国之最,年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研发的黄姜病虫害防治技术、黄姜有性繁殖技术、黄姜直接酸解技术填补了国家空白,获得国家专利;烟叶质量与希腊并列世界第一,成为全国第一个香料烟基地,香料烟年产量过万担;杜仲基地跻身全国“四大杜仲基地”之列,芝麻油、绿豆、红小豆,享誉省内外。[1]

水能资源

郧西县有大小河流1557条,其中30公里以上的有5条,汉江流域经我县西南9个乡镇,长125公里外,其余较 郧西全景图大河流有金钱河、天河、归仙河、泥河、兰河、仙河等。这些河流中50公里2条,30—50公里12条,5—10公里以下的山沟1438条,还有毛沟小岔1941条。纵贯南北的金钱河、天河、仙河属汉江一级支流。全县年平均流量10.3亿方,可利用水量24.3亿方。水能理论蕴藏量64.5万千瓦,可开发63万千瓦。

农产资源

郧西县以黄姜、蔬菜、烟叶、畜牧为主的特色产业基本形成规模化,郧西县一直把黄姜产业作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来培植。全县18个乡镇(场、区)有307个村、2109个组、74394个农户发展黄姜,约有35万人、15万个劳动力参与种植黄姜,黄姜基地面积达17尤亩,年鲜姜产量可达12万吨。黄姜加工企业发展到12家,皂素实际生产能力达650吨/年。现已注册登记了“郧西牌”黄姜商标;制订了黄姜系列标准,并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2年8月14日批准发布,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使郧西真正成为“中国黄姜之乡”和全国黄姜产业第一大县。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实现产值1.8亿元;烟叶种植面积2.2万亩,产量2046吨,实现税收426万元;畜牧实现收入2.1亿元;新建以核桃、板栗、柿子、茶叶四大骨干品种为主的林特基地3.4万亩。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6.7亿元,比上年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80元,比上年增长3.53%。

嗳小诺(2014-04-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