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人物唐伯元

家乡区县: 汕头市澄海区

唐伯元(1540-1597),明潮州府澄海县苏湾都仙门里(今属汕头市澄海区)人。明代大儒,理学家,其进士出身,官至明南京户部主事,署郎中,任尚宝司丞,吏部考功清吏司、文选清吏司郎中等。崇奉程朱理学,反对王守仁的新理学即所谓“心学”。唐伯元曾师从吕怀,继承湛若水的学术观点,并使之更具实践性,认为心性(或曰天理)是以物为载体的,离开物,心性便无从谈起。其一生著述十多部,但存世不多,以今存的《醉经楼集》为其主要代表作。
《明史》称唐伯元为“岭南士大夫代表”,“治行天下第一”,“理学儒宗”,逝后,明熹宗追赐“理学名卿”巨幅横匾。

唐伯元,字仁卿,号曙台,广东省澄海县苏湾都仙门里(今属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县溪南镇)。生于1540年(明嘉靖十九年),卒于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
唐伯元于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考中举人。1574年(明万历二年)得中进士,自此进入仕途。半年后任江西万年知县。1575年(明万历三年)任泰和知县。1580年(明万历八年),唐伯元调任南京户部主事,署郎中,不久升任尚宝司丞。1584年(万历十二年),唐伯元被贬到海州任判官。不久又调到保定府任推官。1585年冬(明万历十三年)调任北京礼部制司主事。1591年(明万历二十年)母逝,回潮州守制。1594年(明万历22年)秋,守制三年满的唐伯元回京任原职,不就升调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考功清吏司、文选清吏司郎中(正五品)。后告老回乡。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秋,离世。逝后的1625年(天启五年),明熹宗追封唐伯元为太常少卿。

1561年(嘉靖四十年),唐伯元22岁中举,与潮阳周光镐结成莫逆之交,此后还成为姻亲。周光镐的父亲周孚先曾在南京与江西永丰(今江西广丰)吕怀一同拜大学者湛若水为师。湛若水与王守仁一样主张知行合一,但特别倡导“随处体认天理”,以避免空谈良知,脱离社会实践,又避免“直任吾心”去胡乱实践。唐伯元与周光镐结识时,周孚先已去世,遂于1568年(明隆庆二年)一起到永丰石塘师从吕怀,学习吕怀的《三书本义》。[4]
1564年(隆庆五年),唐伯元与周光镐一同上京赴考,结果周光镐登第,唐伯元则落第,遂独自回石塘,帮吕怀修订《历纪古义》。唐伯元从吕怀处接受了湛若水的学术观点,并使之更具实践性。他认为心性(或曰天理)是以物为载体的,离开物,心性便无从谈起。他把物限定在“身、家、国、天下”,最终目的依然在于实现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574年(万历二年),唐伯元再次赴京,得中进士。

唐伯元任江西万年县知县时,万年百姓为其立生祠。据陈一松(官至工部左侍郎)撰写的《送唐曙台令万年序》所载,万年幅员仅数十里,建置才50年,一直“未有制科往令兹土者”。以正式制科进士为万年县令,还是从唐伯元开始的。唐伯元不很乐意,在京“同乡诸君子合饯于郊”时,陈一松以此序勉励他“勤恤民隐,不小视万年”,要“不遗余力”地作好生产、治安、礼教等工作。唐伯元未负所托,因此一年后调离时,百姓立了生祠。[4]
唐伯元任江西吉安府泰和知县时,泰和百姓为其立生祠。吉安是唐伯元所推重的“三罗”故籍(罗伦、罗钦顺、罗洪先)。唐伯元在泰和五年,以三罗的反对空疏学风、不事奢华为典范,为政为学,很受当地士民推崇。周光镐闻知,曾去信:“彼中人士颂足下政泽,前百年未有也”。1580年(明万历八年),唐伯元调任南京户部主事,百姓也为他立了生祠。[4]
唐伯元任南京户部主事,署郎中,升任尚宝司丞期间,1584年(万历十二年)御史詹事讲疏请王守仁从祀孔庙。首辅申时行等也以肯定王守仁的功业、气节、文章为由支持从祀建议。当时,思想领域言必称程朱理学,王守仁针对一般读书人都把程朱学说当作获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言行不一的流弊,坚持了“知行合一”的“致良知”新学说,打破了学术界的僵化局面。唐伯元先后上呈《争从祀疏》、《进石经大学疏》及自己加注的两本《石经大学》,反对王守仁从祀孔庙,称“守仁言良知新学,惑世诬民......后人效之,不为狗成,则从鬼化矣”。南京给事中钟宇淳上疏,指谪唐伯元“诋毁先儒”。唐伯元遂仍被贬海州判官。不久,又调保定府任推官。又于1585年(万历十三年)冬,调北京任礼部制司主事。
唐伯元任北京礼部制司主事期间,于1590年(明万历十九年)春,奉旨到民间为年方10岁的皇长子选取宫女。期间,唐伯元上《论选宫人疏》。根据疏中所奏,唐伯元第一次奉旨选美,中选者不够十分之一,少女们不是“逃慝”,就是“污容毁体”。第二次奉旨选美,因先予“晓谕”,才得以顺利完旨。唐伯元在疏中直陈其弊。当时,唐伯元任职已满六载,吏部也已按惯例提出了擢升之拟,但阅过奏疏的大臣无不恐怕其触动帝怒,将擢升之拟压下。后明神宗御札承认过失,才得擢升,唐伯元遂在湖广负责秋闱主考。任尚宝司任司丞。

因母亲去世,唐伯元回潮州府守制。在此期间,他在西湖山北麓建了寿安寺(今属潮州市湘桥区。李宏新《1991:潮汕分市纪事》附录.潮汕地区的历史沿革),在南岩下建了紫竹庵,守制期间的撰写出《礼编》28卷,前后共花了5年工夫。
唐伯元晚年归隐,回到潮州,筑醉经楼于潮州府城西西湖山北麓的寿安寺旁,命名为梅花庄。又在雁塔下钓鱼台。为岭海士大夫所敬重。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秋后离世。

张祎(2014-11-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