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良村“伐马角”取雨原始崇拜文化遗存4

家乡区县: 西安市户县

接着上面说..

村民记忆中的小坛祈雨是抗日战争后期的民国三十三年(1944), 时值夏末秋初,当时天旱,村民在圣母庙“伐”下“马角”崇山大王,其示意小坛祈雨。村子的“神事”主事人便和热心村民, 一边在圣母殿前的庭院里设置八仙桌, 在桌面铺三张黄表,表上放置灌满净水的三个瓷瓶,瓶口插上柳枝, 焚香燃烛礼敬; 一边继续“伐”下其它“马角”, 在“仙乐”声中礼敬“神水”; 尔后两人一组轮换在八仙桌前长跪, 进行“围坛”。围坛时间是七天,七天里被“伐”下来的“马角”统一住在庙里,不回家,不茹荤,四时礼敬神明。礼敬神明时,要“仙乐”齐奏,“马角”要在癫狂状态下表演器械; 且要点燃一张黄表,在高炉上方转圈“封炉”, 尔后赤手从炉内抓出“红铧”, 火星四溅,进行巫术表演。在这七天里天上如果下了村民满意的透雨,就是“围坛”成功,村子就要唱小戏,给神还愿,也示庆贺; “马角”的顶替者也能得到二斗大麦的酬劳。这七天里如果没有下雨,则是祈雨失败,称作“干坛”, 那是很失望的事情。据记忆,民国三十三年那年祈雨获得了成功,“还愿”演戏时周围十里八村都赶来庆贺,戏演了三天三晚上,演戏的戏场就象物资交流会,卖糖果、卖小吃、卖玩具等干啥的都有; 晚上戏台前两侧卖小吃的饭案摆了两长行, 案上均挂一只纸糊遮风的清油灯, 忽明忽暗, 也是戏场一景。

这里要注意的是: “围坛”期满前, 各位“马角”都要重新点燃一支信香,然后在别人重新用点着火的黄表烧烤下“落马”,结束癫狂状态,恢复自我。尔后掐灭信香,永久保存。据说,不保留这支信香,用于下次导引,下次“伐马角”就“伐”不下来。“马角”在被“伐”下来以后,在整个祈雨过程中也不是时时都处在癫狂状态, 只是在祭祀、“取水”、“接水”、“迎水”、“游水”、围坛、“谢水”的某些阶段处于癫狂状态。处在癫狂状态, 人们称其为“出兴”,非癫狂状态, 当然就是未“出兴”; 未“出兴”时段,这时顶“马角”的人,实际已经恢复自我,言谈举止和日常无异。这里再要说的是,在这“出兴”与未“出兴”之间,每次都有一次角色转换,转入癫狂状态, 还叫“出兴”; 由癫狂状态转入正常,则叫“落马”。转入癫狂状态时,会“哦”的一声跳起来,瞬间完成角色转换; “落马”时则有简短时间间隔,所顶的“马角”会突然休克,仰面向后倒去。这时,“拢梢”的人很重要,要急时上前用力扶住,避免其跌倒摔伤; 并及时在其前额用掌轻拍,促使其尽快清醒, 转入正常。这里,当“马角”被第一次“伐”下来之后,二次“出兴”时, 已经很方便,已经不需要象初始时“烧烤”,只要“领班”一声吆喝,会突然“哦”的一声转变角色。

大良村的大坛祈雨,初始仍要问讯“马角”。在得到示意后,就要往太白山“取雨”。其程序分: 取水、接水、迎水、游水、围坛五个层次, 分别为:

(一)取水

取水,即安排七位“弟子”(村民)往太白山大太白池取水。记忆中的人员有: 马芒种、马真、解吉胜、解志安、解随科、解登科, 另外一位回忆不起来。其中马芒种当年约70余岁,背水背笼,属龙(对背水背笼者的特殊要求), 德高望重, 也是带队人; 马真,比马芒种小二、三岁,是村里的大居士,为人处事也很好,替换马芒种。起行的时间安排都在后半夜,各人自带一定量的炒面、饼子作干粮,然后到圣母庙祭祀圣母、三位太白山神,背上水背笼,装上上太白山需要礼敬各位神明的香、蜡、纸、表及“取水”的三个黑瓷瓶, 尔后出北城门,在城外空地回拜村庄,并接受“马角”的咐托和祝告, 踏上西行的路程。西行的路线是向西穿过户县县城,在县城吃早饭,也可在西关九龙殿稍微休息; 饭后向西,过祖庵镇, 祖庵镇太白庙也是“取雨”人员的吃饭休息处; 晚上歇脚周至县终南镇。第二天继续向西,过周至司竹、县城、哑柏镇,歇脚眉县清湫镇。第三天过眉县横渠镇、槐芽镇、小法仪、营口,到达高庙,也就是人们记忆中的远门口。远门口有“九省”所建的13座宫观,是各路朝山进香及祈雨人员的集中地。据说大良村在这里也建有自己的庙宇,当晚住下,第二天准备登山用具,稍微休息,晚上三更造饭,四更登山,沿前文所述贾鉝的登山路线,经一天艰辛攀登,当晚赶到上板寺; 在上板寺稍微休息,仍然是三更造饭,四更出发,中午登至大太白池; 到大太白池畔先在地面上铺表,在表上蹲放瓷瓶,焚香、燃烛, 礼敬太白山神, 也礼敬瓷瓶, 且口里念念有词; 尔后, 用红绳系好瓷瓶,在太白池中汲水,封口,装入背笼,再礼太白山神,背水下山。

再说“头班”七位“弟子”往太白山出发后,大良村村内的村民也没有闲着: 一是被“伐”下来的“马角”要在圣母庙里守坛; 二是村子的主事人要安排“二班弟子”带着“马角”及仙乐队往太白山下远门口接水; 三要紧急动员全村村民一起行动起来,准备“钱粮”、高招、亭子、高炉等仪仗,到时往县城迎水。

 

 

未完待续...

灬冷漠丶欢(2014-11-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