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回说...
县城退休教师陈炳森在他的《户县“取水”民俗文化活动》文稿中讲: 当年县城四关四街在县城北街三圣宫祈雨围坛,不雨; 后来往九华山麻姑洼麻姑洞“取雨”,强云程赶来质问顶白仙大师的“马角”王来: 如果取不来雨咋办?王答: 取不来雨,将庙拆了!将神像搬了!但是,我取水,你背水背笼。强县长秉性刚直, 执拗不弯,就答应背水背笼,要和“白仙大师”赌一把。于是,强县长和祈雨的群众同行,上了山,取了水。回来时,“取雨”的群众走到县城南关,天上就下起了漓漓小雨; 绕城从西城门(金门)入,到了西街,雨线加密; 及至北街三圣宫,狂风大作,白昼如夜,倾盆大雨下了一个多时辰,让强县长震撼。当然,后来庙没拆,像没搬,给神像还重塑了金身,且唱了三天大戏。
据说,1947年天旱“取雨”, 县城四关四街祈雨队伍走到中楼,阻碍了交通,县参议长陈昆山的卫兵闫文良曾鸣枪示警,意欲趋散群众,被群众围堵,撵上了中楼。后来不得已,端上香蜡纸表,曾到三圣宫赔礼道歉。
旧时“伐马角”取雨,把一种“取雨”中的意外,叫作“截雨”。比如,甲村祈雨,路过乙村; 乙村听到甲村祈雨归来,也敲起祈雨锣鼓,在神堂前祈祷。结果,一时三刻,乙村下了一场局部性大雨,甲村空手而归,就称“雨”被乙村“截”了。据说,县东北的牙道村旧时祈雨一直在丫髻山,来回都途经大良村; 一次“取雨”归来, 大良村祈雨活动也正在进行, 两家相遇,大良村下了一场局部性的大雨,而牙道村滴雨未下, 人们就称,牙道村的“雨”被大良村“截”了。其后牙道村“取雨”, 对大良村就绕道而行。旧时午周村“取雨”途经父慈村,也被“截”过一次“雨”,后来祈雨也绕道而行。
据说,大良村“取雨”也曾遭遇过失败。传说中的故事是: 某年天旱,往太白山“取雨”的头班弟子来到太白山下,因河道涨水不便前进,便在河道里汲水而回。村民虔诚的也接水、迎水、游水、围坛,但天上就是不下雨。村子的主事人纳闷,请下“马角”询问原因,“马角”答: 五荤弟子圈套圈,大河坝里把水汆。村民知到是头班弟子做了假,也就作为笑柄谈至今天。
旧时户县地域其它村庄也举办“取雨”活动, 但“取雨”的地点均在县内,不上太白山。象前文所提到的牛东、午周村、牙道、周店、坡头、索寨、青羊雾、吴家寨等村祈雨, 均在丫髻山云阁圣湫池; 县城四关四街祈雨在九华山麻姑洼麻姑洞; 父慈村祈雨在太平峪四岔口禁宫娘娘洞; 南待诏村、东焦将村祈雨在圭峰山顶小水池; 谷子硙村取雨在长安区青华山山顶背后无量殿下的小水池;县西的祖庵镇各街在大太白伯夷、二太白叔齐曾采蕨菜为食的观音山取雨。所“伐”的“马角”也与大良村有别,县城四关四街的“马角”为: 白仙大师、黄虎灵官、黑虎灵官、青虎灵官、齐天大圣(孙悟空)、白鹤童子; 父慈村的“马角”为: 无量祖师、黄龙灵官、黑虎灵官、白马将军、齐天大圣(孙悟空)、押水童子; 谷子硙的“马角”为山神、灵官、黑虎、齐天大圣、白马将军。“马角”手持的兵器也有区别,县城白仙大师手摇乌梢鞭,黄虎灵官轮大刀,齐天大圣使棍,白鹤童子手持双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