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我随父母由河南孟津平乐老家迁居户县秦镇,在北街刘志德家门前大槐树下做文具生意。我父亲是1911年人,小师傅7岁。父亲知识渊博,见多识广,抗日战争时期曾就读于陕西黄埔第七分校,因和师傅是同乡又是同行,对师傅的忽雷太极极为追捧。1957年父亲让我和姐姐孙淑云拜宋老师为师学练太极拳。当时跟师傅学拳的徒弟约有七八个,较我大的师兄有照相馆的师兄赵元璧、秦镇南街铁艺社的杨忠旺、南街的郑光荣弟兄俩,还有几个我不太熟悉的人。秦镇北门口的沙河滩,沣河水闸东边的芦苇园,都是我们学拳的地方。师傅当时五十出头,精力充沛,对弟子总是亲身演示,手把手教授。
1958年9月,我们全家由秦镇下放到白杨寨,后来由父亲介绍到宋老师那儿学太极拳的有不少有志青年,如李世民、胡晓君等人。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是宋师傅传授太极拳的顶盛时期。记得当时秦小有位远见卓识的校长,还将宋老师聘为学校的体育老师,给学生们教练太极拳,场面壮观,气势磅礡。随着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的到来,人人饥肠辘辘,个个政治挂帅,人们学练太极拳的热情有所淡化,七十年代初形势有所好转,又有一批学徒拜于师傅门下。师傅晚年,家境败落,我师姐登登七四年患病去世,师兄红喜患精神病,这对师傅打击太沉重了,加之生活窘迫,咳嗽、哮喘、疾病缠身,他老人家于1975年九月离开人世,享年71岁。师傅一生授徒众多,遍布全国各地,从事各行各业。我所知道的有李三胜、杨忠旺、张恒新、赵元璧、田生润、李世民、胡晓君、张云德、孙朝会、印忠斌、魏虎玲、郑光荣、千成荣、张军民、张海利、吕生虎、伊番宪、胡存德等人。这些弟子们中,为传承师傅技艺做出较大贡献的有张云德、孙朝会、李世民等人。2006年暑期,渭南宋老师的弟子、我的堂弟孙朝会带领渭南五六个本门弟子,参加了河南温县陈家沟举办的陈氏太极年会。孙朝会上场表演后,场上八个裁判面面相觑,无法评判,最后围拢到一起,商量后作出此拳非我陈氏套路,不与参评的结论。渭南一行几人又到赵堡太极拳掌门人王海洲大师那儿讨教,一番演练之后,王海洲大师很是惊讶,连连说道这就是忽雷架,这套拳很宝贵,在河南地面已失传近百年了,并嘱咐回陕后务必尽快弄清师傅的传承关系速告知与他。当天晚上堂弟朝会打电话告知我这一惊人消息,回陕后又速来户县找本门中和师傅同乡、同村的赵元璧、杨忠旺了解师傅练拳经历,并将了解到的情况电告王海洲大师,从此我们才弄清了师傅这套拳的名称和传承关系。此拳是祖师李景延所创的忽雷太极拳,传弟子杨虎,杨虎传陈应德,陈应德传宋清河,到吾辈已属第五代传人。2007年正月初五,首届宋清河弟子联谊会在户县秦镇白杨寨学校召开并留下珍贵资料。同年8月初孙朝会又在陕西西安华山论剑武场上赢得两枚金牌,并受到大赛武术权威、武当山游玄德道长的器重,并称师傅所传这个拳种是太极珍品,尤为宝贵。2008年7月,孙朝会又领本门弟子参加在山西运城的金三角太极拳大赛,整个大会被陕西来的忽雷太极拳所轰动,在武林界引起不小的振动,随后,在湖北武当、香港诸多赛事中孙朝会、胡晓君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张云德对师傅所传承的太极拳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一生授徒很多,善于技击,在武当山大赛折服了很多洋人,并与他签下合约,邀请他到西班牙传授忽雷太极拳,后因他病逝而由同门弟子马秦岭替之,将师傅所传功法传播到欧洲大地。2006年孙朝会在渭南成立了忽雷太极拳武馆,广收门徒,推广传授。户县宋清河太极拳研究会在张军民、余光磊、李海民、王保财、贺小诚等弟子们的积极筹备下,2009年申报成立。这些成果,足以告慰九泉之下宋清河师傅的英灵。
户县农民画誉满全球,秦镇大米面皮全国有名,宋清河忽雷太极拳将是画乡又一张潜力巨大的文化名片。在宋清河众多传人的努力下,精诚团结,尚武崇德,在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帮助下,宋清河忽雷太极拳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