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美食之——艾粄

家乡区县: 河源市紫金县

客家有一种习惯,喜欢吃“艾粄”,尤其是清明的时候,即梅州所谓的“清明粄”。在紫金县有一些挑着箩筐来买这些手工制作的粄,其中就有“艾粄”,如果你想吃到就得赶早还有带点运气,不然就算找到了挑着箩筐的老奶奶,她也会笑眯眯的告诉你:““艾粄”已经卖完了,你可以买其他粄吧”。

艾粄的做法很简单,只是需要纯手工和天然的材料。1、先将采回的各种青草(苎叶、艾叶、白头翁、鱼腥草、鸡屎藤和使君子等)嫩叶洗净、去梗,放入锅中煮沸后,捞起置大盆中以清水浸泡。2、取新鲜优质粘米、糯米各一半,以清水搓洗后浸泡2~3小时,滤干水分后,用石碓(现已改用机械)捣碎,以粄帕(又称箩斗)筛出又细又嫩的米粉(如果你嫌麻烦,可以去面粉点买些细嫩的米粉)。3、接着捞起浸泡的各种青叶,挤揉成团,倒入碓臼中捣烂后,将筛好的米粉也倒进碓臼中,同时加进适量过滤后的糖水再捣,充分捣匀成青色粄团,取出粄团置于案板上使劲反复搓韧,做成圆扁形或手指条形青粄蒸煮皆宜,当然你可以在里面裹花生、芝麻、糖,把它裹成萝卜粄的形状,这样更加美味。

客家地区每当胡豆(蚕豆)收获的季节,也是清明节前,不少人特别是儿童吃了胡豆,容易患上胡豆黄病,农民便采摘艾叶(白头翁),鸡屎藤、苎叶、山苍树叶、苍耳草,茅根等,配以糖、薯粉、米粉之类制成“药粄”,有消食健胃,去暑除湿的作用,这种药粄,客家人又叫“清明粄”。
据说,清朝末年,太平天国的将领康王汪海洋曾经转战于嘉应州一带。兵败后,康王乔装躲入山村避难,藏在农民的家里,清廷听到这个消息,就在清明时前五天派兵包围了山区,封锁交通,逐户搜查。村里的农民都替康王担心,怕他给搜出来。于是大家商量对策,想了三天三夜,还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眼看风声越来越紧,就快要搜到本村了,大家急得团团转。最后一位老大爷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叫大家如此这般,按计行事。当时农事正忙,家家赶着犁田、耙地、插秧。清明那天,清兵来搜村了。全村老小都到田里去各做各的活。康王也混杂在人群中,给老大爷掌犁。老大爷走在牛前面,一边走一边把事先做好的艾粄撒在水田里,康王在后头掌使着犁,不时从地下拾起艾粄来吃。来搜查的清兵见他长得又黑又结实,犁田掌耙又那么熟练,都以为他是个耕田佬,心里先是慢了几分;再看他不时地从地下捡起黑黑的东西来吃,又以为他吃的是牛屎,就都把康王当作疯汉。几个清兵还嘻嘻哈哈地把康王讥笑了一番,便走了。就这样,康王在老百姓的掩护下脱了险。不久,他聚集了一批农民兄弟,东山再起,又攻下了嘉应州城,威震粤东。
吃状似牛屡的艾粄装傻,这就是老大爷设的妙计。为纪念康王的蒙难,从此,梅县一带农村,家家户户在清明节都不举火烟,只吃前一天做的艾粄,据说可以消灾避祸。
这就是客家特色小吃——“艾粄”。

我的能力秀首页http://www.wm23.cn/duxiumei

我的梧桐子首页http://www.wutongzi.com/uc/24826515.html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12033767

杜秀媚(2014-11-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