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77-499年),北宋重建寺院,现存山门、正殿。正殿为宋代遗构,山门为清代所建。院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927.2平方米,一进院落。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单檐悬山顶。檐下柱头斗栱四铺作出单抄,补间施隐刻栱。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前后搭牵通檐用四柱。柱础为青石质,宝装莲花式。正殿虽规模不大,但梁枋、斗栱布局疏朗,用材硕大,梁架结构简炼,手法古朴,主体结构保留了宋代形制。院内保存有金碑2通。
始创年代不祥,据碑文记载,金崇庆元年(1212年),有本村张舜即村众等相率而告于有司纳其钞,乃就平阳府降敕牒,其额曰“大云禅院”。证明至迟金代既有,明清两代亦有过重建和增葺。现仅存山门、正殿,正殿为金代遗构,山门为清代所建。
院址坐北朝南,南北长38米,东西宽24.4米,占地面积927.2平方米,呈一进院落。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似方形,单檐悬山顶。坐落于高1.13米的石砌台基上,檐下柱头斗?四铺作单抄,补间施隐刻?。梁架结构为四椽袱对前后搭牵,通檐用四柱。柱础为青石质,宝装莲花柱础,花瓣饱满,雕刻精美。正殿虽规模不大,但梁枋、斗?布局疏朗,用材硕大,梁架结构简炼,手法古朴,主体结构保留了金代形制。院内保存有金碑2通。
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以东围墙向东10米;南以南围墙向南28米;北以北围墙向北19米;西以西围墙向西22米。建设控制地带:面积24000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界限:东、西、南、北各向外500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