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企业家朋友:
大家好!第六届南开发展战略研讨会已经顺利完成预定的议程。在半天的时间里,各位嘉宾紧紧围绕“融入京津冀协同联动,推动南开创新发展”这个主题深入研讨。建国主任、刘刚院长、岗新主任、立国院长、天伟院长、东方教授、张贵教授、佩莹会长和甄军总裁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的意见建议,帮助我们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深化认识,凝聚共识,进一步坚定了抢抓和用好首都资源,推动南开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在此,我代表南开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对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莅临会议,给予南开区工作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南开发展战略研讨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是我们借助专家学者智慧,共谋南开发展的重要平台,我们已经举办过五届,前五届称为“南开发展高层论坛”。本届研讨会选题恰逢其时,时间虽然只有半天,但应该说研讨深入具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重要成果。总结这半天的研讨活动,我认为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战略谋划水平高。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南开区作为天津市的中心城区,如何抓住这一重大的历史机遇,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今天的研讨活动,各位领导、专家和企业家围绕主题,站在国家和全市发展的战略层面,结合南开实际,对如何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深化合作共赢,畅所欲言。大家讲得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认识的深度,既有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丰富内涵的阐释,又有实践的思考。我们听后,感觉耳目一新,受教育、受启发、受鼓舞。
二是各抒己见对策实。大家的发言既有宏观分析,又有微观举措,特别是围绕南开区如何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创新驱动,实现内生增长,进一步加快服务业改革和创新,打造创意、创业、创造的南开;如何把握产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推动创新转型和提升产业能级;如何更好地营造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如何聚集优秀人才,共建科技产业园区;如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合作、发展和共赢等方面,深入研究探讨。大家观点独到,见解深刻,指导性和针对性都很强。
三是节俭务实效果好。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关于改进文风会风的要求,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成果,这次在名称上将“论坛”改为“研讨”,更侧重于聚焦问题、研究对策、谋划战略、制定举措;在会议规模上,由每次300人缩减为百人左右;在会议时间上,由一天改为半天,更加务实高效;会议举办地点就在机关会议厅。我觉得简约不等于简单,形式上的变化不影响内容的深入。我们的目的,就是把各位领导、专家、企业家请来,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帮我们出好点子、提出好的意见建议、谋划好的思路。现在看,达到了预期目的。大家的发言,提升了我们的发展理念,拓展了我们的发展思路,丰富了我们的发展手段。我们要把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企业家提出的真知灼见落实到推动南开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取得新的成绩,作出新的贡献。
下面,我结合今天研讨会受到的启发,就如何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谈几点想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第一,融入京津冀协同联动,要立足区位优势。中心城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当前来说,更多是京津双城之间的合作发展。正像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讲的,南开区要融入这个大局,就必须找到主动融入和有效对接的结合点。南开区科技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优势明显,也是我市唯一的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这几年,南开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在全市保持领先位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电子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文化创意、商务会展、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休闲、社区服务、为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迅速崛起,楼宇经济势头迅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服务业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这些为承接和用好北京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春兰书记在不久前全市工作检查活动中也给我们提出要用好科教资源、用好文化资源、用好首都资源的要求。我认为,做好与北京资源的对接,我们必须突出科技南开的功能定位,立足区域,着眼京津冀,面向全国,充分发挥“科技南开”资源优势,突出服务业这条主线,以培育聚集和辐射人力资本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着力打造创新互动网络和技术服务网络,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塑造南开的区域品牌,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第二,融入京津冀协同联动,要搞好科学规划。随着建设和发展,南开区发展空间越来越少,也受到限制。正如刚才几位专家学者讲的,应该看到南开区仍然有可以开发的土地,这也是我们的潜力。如何发挥城市规划的龙头导向作用,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决定着我们南开的发展前途和命运。近年来,南开区坚持以规划为引领,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合理布局和建设发展,从“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到“六区三带”,从“科技南开”到“一个中心、四个基地”的战略目标。今年,我们加快了鞍山西道、长江道、红旗路“三条线”和环天南大圈、西区“两大片”等重点地区的规划,取得初步成效。我们还认识到,南开的潜力在西部,发展后劲在西部,所谓的西部,就是红旗路以西老工业区这个片区。最近,我们研究决定区委要召开全会,要提出《加快南开西部地区开发建设的意见》,深化细化西部10平方公里的发展规划,涵盖产业能级的提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路网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等重点,它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特别是以西营门地区2.2平方公里为核心,规划设计好西营门“智慧库”,打造产城融合的西部片区,使南开西部这个曾经的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青春,增添活力,为吸引北京科技智力资源提供发展空间。
第三,融入京津冀协同联动,要推动项目和载体建设。项目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撑,也是承接北京功能疏解、产业企业落地天津的有效载体。这些年,我们每年都要实施一批项目建设,促进了中心城区的全面提升和发展。从去年以来,我们与大学院所合作,建设了海洋产业协同创新基地、生物所、18所等7个协同创新基地。同时,我们陆续启动一些新的项目,比如天拖项目,刚才也有同志提到,这个项目总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土地已经出让,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有50%将近60%是产业项目,而且包括天拖,我们留下了10万平方米面积的老厂房进行提升改造;包括水上公园门前的绿荫里地块,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将建成集商业金融业、居住为一体的高端大型城市综合体;包括今晚报社对面的金融街,整体规划面积45万平方米,该项目是南开区推进金融机构和科技金融对接服务平台。天拖也是将来结合天南大科技转化、创新,作为科技企业研发、商务总部聚集地。今年下半年,光电子产业园项目、六马路一期、黄河道等一批项目即将开工或挂牌出让。我们要把这些项目规划好、开发好、建设好,打造一批产业园区,建设更多的产业载体,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首都的合作具有发展的支撑、空间和平台。
第四,融入京津冀协同联动,要拓宽合作领域。刚才,建国主任给我们提出,如何坚持对外开放,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建议,我觉得很受启发。我们要以主动和自觉的精神,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做好对接合作这篇文章,形成长效机制,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和内在动力。要建立有效的招商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招商代表的作用,定期举办招商交流会,今年我们在北京举办了几场,效果非常好。上半年,我们引进包括北京在内的市外企业有600家,大大小小,注册资金在千万以上的有72家。要继续加强对北京以及周边地区的招商引资和区域交流,引进好项目大项目,推动项目和企业合作的常态化。要建立人才交流合作机制,依托我区科教资源,在教育、培训、合作上下功夫。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积极引进人才、大力培养人才、大胆使用人才,构筑创新发展的强大人才优势。前几天,我和薛辉区长以及四大班子到市教委和王宁主任一起搞了一个座谈,王宁主任特别提出将来在南开的教育发展上继续给予支持,而且结合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在西部地区要把一些教育资源很好地进行整合,把一些重点项目摆在西区。要建立科技产业园区交流合作机制,鼓励南开科技园加强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合作,特别要借鉴园区管理经验,大胆探索专业化运营模式,提高园区管理水平。要建立政府间的合作沟通机制,与北京市海淀区,我们过去有合作机制,要继续深入合作,推动城区之间项目对接、人才对接、产业对接和服务对接,提高交流合作层次和水平。
第五,融入京津冀协同联动,要创造良好环境。环境就是生产力,我们要进一步修炼内功,牢固树立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发展经济的理念,打好服务牌,增强吸引力。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认真落实帮扶企业的各项政策,加强政策扶植力度,鼓励适合南开特点的产业和企业投资发展。要加强政府服务软环境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加大金融支持企业发展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一流的政务环境。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批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设施,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优质的教育、便利的医疗、充分的就业、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总之,要通过良好环境的打造,让南开真正成为吸引资源要素的洼地、聚集人才智力的高地、成就创业梦想的宝地、提高质量效益的福地。大力营造亲商、安商、重商、富商的氛围,让企业和人才感到在南开创业发展值得、满意、舒心、放心。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第六届南开发展战略研讨会圆满结束了。我们将把这次研讨会取得的丰硕成果转化为促进南开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具体行动,抓住机遇、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我们恳请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帮助南开区的发展,为南开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多献发展良策。
最后,我再一次代表四大班子,代表与会同志,再次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和企业家莅临南开。祝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