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汉初时声震九州的天才军事家韩信(?-前196)乃“淮阴人也”(《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汉书》卷三十四《韩信列传》)。其人自幼丧父,家境困顿,但长成后却志向高远,苦读坟典,尤精于兵法。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举起农民起义的大旗,项梁、项羽叔侄在吴中响应,北上抗击秦军,驻扎在盱眙,韩信仗剑往投。可是,他多次向项羽献策却总不见采纳,因此便又改投汉王刘邦。起初,刘邦也未重用他,后经萧何极力荐举,刘邦破天荒地将他由治粟都尉一下子拜为大将。从此。韩信得以尽情施展他那魔术般的军事天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定三秦;北伐魏赵,背水布阵,连战连捷;降燕击齐,水淹龙且,拒楚扶汉;垓下四围,楚歌灭项,铸就伟业。他成功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前无古人的辉煌战例,成为名副其实的“兵仙”。他善于将兵,自称“多多益善”,为刘邦统一天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于汉家几乎“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史记》)。然而,“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此乃封建时代君臣关系之通例,韩信何能例外?当韩信破齐邀功请封,刘邦听从张良、陈平之计,假意立韩信为齐王时,便已伏下杀韩之心;待刘邦诛灭强敌项羽,坐稳龙椅以后,他处心积虑首先要诛杀的功臣就是韩信。起初“徙齐王信为楚王”,削弱他的兵权;既而降为淮阴侯,并软禁于洛阳;最终以谋反罪由吕后将韩信诓杀于长乐宫。一代名将,喋血钟室,“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刘禹锡《韩信庙》)。故乡人民景仰、怀念韩信功德,在韩信活动过的地方保存、修建了一系列纪念性的景观,诸如韩侯祠、钓鱼台、漂母祠、胯下桥等,现谨依次介绍于下:
(一)韩侯祠
今日的韩侯祠,位予淮安城中镇淮楼东路,坐北朝南,门前一对威风八面的石狮分外引人注目。
韩侯祠之初建,恐怕至少在隋唐之交,有中唐殷尧藩《韩信庙》诗称之“荒凉古庙”是证。原址不可确考,但可以肯定,唐、宋间它是在古运河岸侧某处,李绅的“遗庙阴森楚水滨”(《却过淮阴吊韩信庙》)、梅尧臣的“水上见孤庙”(《淮阴侯庙》)诸诗句俱是明证。估计是在明初始迁入城内今址。其后历经几度兴衰,迄晚明乃有相当的规模,几乎成为淮安的首席名胜。明隆庆间知府陈文烛与文坛巨匠吴承恩呼酒韩侯祠,万历间推官曹干汴于韩侯祠立鹰扬会,广招会员,大讲武事,都成了淮安盛传不衰的佳话。清康熙末(1717左右)县令徐恕主持拨款重修后,韩侯祠的规模达到它的鼎盛期。当时占地面积约三于平方米,坐北朝南,由前、中、后三殿,东西厢房,以及上房楼和花园等建筑组成。前殿为大门,呈牌楼式,门上方装有“汉韩侯祠”的匾额,下方有石刻的门枕。中殿为穿堂,道中矗一石刻碑记,前门上额悬挂牌匾。后殿亦即主殿,前檐有走廊。殿中间设一神台,帷幕佛龛,韩信的坐像置于龛中,英姿挺拔,风度翩翩。两个侍童立于像侧,一持宝剑,一捧官印。龛前柱上挂木刻对联,殿内高悬“精白乃心”、“国士无双”,“兴汉三杰”、“大哉淮阴”、“灵武冠世”、“勋冠三杰”等匾额。两山墙上镶嵌韩信事迹和明清名人题词石刻。主殿后有幢三间两层楼房,楼前有株两三人才能合围的银杏,两侧各有蝴蝶厅二间,楼后有花园,园中有高达丈余的假山,山侧绿竹丛生,名花异草纷呈,四季飘香不断。到了晚清,伴着国势的倾颓,韩侯祠也日渐衰败,两厢坍圮,围墙倒塌,满目疮痍。民国间长期被私人占住,用为作坊、旅社等。解放后为了拓宽街道,县总工会在紧邻兴建工人大会堂,遂将祠堂的前殿、中殿以及主殿后的一切建筑设施全部拆毁,包括那棵郁郁苍苍的古银杏。一九五九年,淮安县人民委员会为保护文物古迹,拨款对仅存的后殿及韩信塑像进行维修,并重建了围墙及门楼。“文革”期间,韩侯祠被作为“四旧”而遭彻底清洗,大殿内的塑像、神台、佛龛、香炉、烛台以及牌匾、对联等全被砸烂,东厢房、门楼、围墙亦被拆走,唯存空荡荡的后殿三间。
一九八二年,淮安县人民政府对韩侯祠作了大修。重建了仿古的门楼、院墙,门楼上黛绿色“汉韩侯祠”题额苍劲俊逸。葺缮了三间后殿,使之焕然一新。殿中央置韩信石膏塑像,浓眉锐眼,气宇轩昂,戎装配剑,威风凛然,一派胸藏十万兵的大将风度。塑像两旁那副短联意深昧长,道是:“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殿门外两侧红漆圆柱上那副对联是:“奠数千里长淮,神留桑梓;开四百年帝业,功冠萧曹。”千余年来,志士豪杰、骚人墨客过韩信祠庙者无不扼腕浩叹,羡其雄才大略,哀其不幸结局,且择数章具有代表性的吟咏录之于下:
1、韩信庙
唐·许浑
朝言云梦暮南巡,已为功名少退身。
尽握兵权犹不得,更将心计托何人?
2、题淮阴侯庙
唐·韦庄
满把椒浆奠楚祠,碧幢黄铖旧英威。
能扶汉代成王业,忍见唐民陷战机。
云梦去时高鸟尽,淮阴归日故人稀。
如何不借平齐策,空看长星落贼围。
3、题淮阴侯庙
宋·钱昆
筑台拜日恩虽厚,蹑足封时虑已深。
隆淮早知因鸟喙,将军应起五湖心。
4、韩侯祠
清·汪桂
一士收秦鹿,登坛展将才。
如何猜忌意,却自解推来。
血已销钟室,魂应恋钓台。
只今遗庙在,长对楚陂开。
5、谒韩侯祠
清·周实
淮南木落秋萧萧,此邦今古谁人豪。
枚生故里殁蓬蒿,渭南词句空萧骚。
卓哉我侯真英雄,少年脱略王与公。
刘家解衣推食术亦工,尽驱三杰入彀平关中。
吁嗟乎!钓竿一掷登将坛,身经百战假王难。
无端长乐钟室冤风寒,胸头热血直夺丹枫丹。
枫丹草碧长如此,庙貌岿然侯不死。
在世难教产禄王,保身羞与良平比。
落日荒沙鸣不平,千年呜咽长淮水。
淮水悲凉日奔走,亭长恩仇翻覆手。
鸿门竟忍分杯羹,鼎镬何曾烹功狗。
伍相摧残文种诛,震主动高祸亦陡。
祸福纷纷凭喜怒,无上君权推汉祖。
他年追思猛士噬何补,遂令富春山下披裘人,清风亮节高千古。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