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首批人类口述非物质遗产里,一共有19项。中国昆曲、日本能剧、印度梵剧这些文化形式都名列其中。当时有人说:每个民族都有其不可替代并深以为傲的艺术,就像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剧。而谢天谢地,中国人有昆曲。十几年前,作为日本国宝级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能剧,和体现中国最优雅生活方式、最精致审美的昆曲,大概因为艺术的高处不胜寒,都处于身为国宝、不太盛行的境况。
十几年过去,在流行程度上两者依旧如此——能剧、昆曲不会和流行音乐一般,就像不是所有人都对科学、哲学感兴趣,但科学却成就了人类的进步,而哲学阻止着人类的毁灭一样,艺术有其在生活方式和文化中的独有地位。但在传承与国民心目中的形象塑造上,两者的差距却越来越大。我们在日本看了一场能剧,这种戏实质上是舞蹈。历史上也曾面临断代失传的危险。因为人类社会组织的演变趋势,大都是由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进化。在此进化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无疑也遵循这一规律,实现在家庭、家族中传承,一旦作为传承世家的子弟自己本身不愿意继续从事传承工作,原来以家庭作为传承核心的制度就面临危机,为了寻求自身的发展,传承制度也逐渐扩展为家族外的传承。
能剧首先还是以家族传承为主。和我们的京剧、昆曲类似,都是有流派之分。小时就在能剧世家,耳濡目染,这是世家的年轻继承人;另外则是拜师学艺的徒弟,弟子每个阶段都要汇报演出,才能进入下一领域。家族外传承主要是利用教育进行传承,据朋友说,在东京艺术大学都会有世家机构举办研修生课程。最后是精神传承:在这种艺术形式上获得的精神享受,和对个人生活方式的熏陶,让一批人自愿投入其中。为了深入理解,经常会再去学习花道、书道、茶道、香道、剑道等等课程,以体会其蕴藏着的相同神道及禅宗思想,探寻精神,追求境界。
当然,传承的基础还有观众。就像昆曲一样,能剧也不奢望成为所有人都喜欢的艺术,而是给那些有文化、有雅兴的人预备的。日本民众审美多元化的特性,让传统文化有着能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壤,而不会在快餐时代,全民就无头苍蝇一样涌向娱乐疯狂。所以日本不到2亿的人口,有1000多名能剧演员。看似小众,但对比一下,中国14亿人,却只有800名昆曲从业人员。
时代总在轮回,中国曾经有过的最美生活方式,不会就此消亡。我相信越喧嚣的时代,就越是高雅艺术启程的机会。任何年代都有人叛逆,但也永远有人在追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