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地铁,又名郑州轨道交通,是服务于中国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系统近期规划由6条线路组成,6条线路形成“三横两纵一环”的棋盘放射状线网结构,总长达202.53公里,总投资1000亿元。从2000年申报开始,历时9年,国务院于2009年2月6日发文批准郑州地铁项目。2013年12月28日,郑州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1],郑州成为中国大陆第18个,中原地区第1个开通地铁的城市。
基本简介
郑州地铁,由六条线路组成,分为起步、发展、成郑州地铁
郑州地铁
熟完善3个建设阶段。2009年2月,国务院批准郑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8~2015),郑州地铁建设正式开始。2009年郑州地铁第二阶段(2015~2020)建设规划将提交国家批准。结合城市发展方向以及BRT快速公交建设情况,地铁1、2号线一期工程建成后,将优先修建规划中的地铁5号线(二环线)。
2009年3月,郑州地铁1号线工程动工,一期工程长26.34公里,设置22个站点;9月份郑州地铁2号线工程动工,一期工程长19.05公里,共设置16个站点。1号线一期工程成本为5.9亿元/公里,2号线一期工程成本为5.93亿元/公里,工程总投资达268.45亿元。两条地铁线路的竣工时间分别定为2013年、2015年。[1]
地铁标志
郑州地铁标志以‘中国’、‘中州’、‘中原’的‘中’字为主体形象,喻示郑州从古至今都是华夏的‘天之中’、‘地之中’。以装饰的艺术手法将“中”字进行变形,使其在形态上颇似四通八达、往复运行的轨道。“中”标志左右两侧蕴含着以现代艺术手法表现的殷商青铜器饕餮纹元素,既有现代轨道交通行业特性,又包含了中国之“中”的中原、中原之“中”的郑州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并且以金黄色为母亲河黄河的代表色,也寓意黄河文明,寓意着辉煌、预示着收获。标志的对称形态寓意企业经营发展的稳健,象征列车运行的安全可靠。
历史沿革
1974年,郑州尝试修建地铁,平战结合,平时用作地下铁道,战时用于城市防空疏散。[5]设计长度近10km,设6座车站。1975年6月,郑州部分企业单位开始1000米干道暗挖试验。1978年动用23个大中型企业单位投入全线建设,1980年工程下马解散。建成了碧沙岗站。
2000年9月,郑州市开始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郑州地铁
郑州地铁
规划,其依据为1998年国务院批复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2010年)》。
2001年底,郑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
2004年,依据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对郑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进行局部调整。同时开展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2005年8月,河南省发改委召开郑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专家审核会,会议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远期线网方案和意见。同年,郑州市政府开始组织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进行相应调整。
2007年10月,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纲要成果,再次对城市快速交通线网提出了调整方案,完成了《郑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上报。
2008年1月08日,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主办的“郑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评估会,开始对郑州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进行专家评估。
2009年6月6日,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
2010年12月28日,郑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
2013年12月28日,郑州地铁1号线开通试运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