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陕西人,首先想到的是陕西人的思想和观念。尽管有些人不是陕西人,但若生在陕西,长在陕西,吃在陕西,学习、生活、工作均在陕西,必感染上陕西人的“思想病”,有些天长日久,必被陕西人陕化。
陕西人的习惯自古形成,延续不变。随年代不同,时间更替,又添不少新怪。如:自行车全家带;女娃骡马卖;好出门不如在家待等等。从陕西人这些怪中可以看出陕西人自古以来的生活行为习惯,进而可以窥视老陕的思想观念。概括起来,陕西人的思想观念主要反映在以下十个方面:
⑴祖宗成法,存在“羞先人”的思想。陕西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史沉淀厚重,使陕西人形成了历史优越感及温暖感,凡事总喜欢以前人为楷模、向先人看齐的思维定式。表现为固步自封,抱残守缺。
⑵不愿出门,存在“好出门不如赖在家”的思想。陕西自然环境好,风调雨顺,粮食满屯,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传统的靠天吃饭习惯,养成了陕西人自大、保守的思想意识,也使陕西人恋家,不爱出远门,老爱在家门口打转转。别人开火锅店、开麦当劳、开经销铺子到家门口,但陕西人向外发展相对的少。主要表现:一是小富后,易满足。满足于“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二是大钱挣不来,小钱看不上。三是宁肯躺在家里啃馍馍,不肯跑外面寻发展,说那样奔来跑去是“瞎折腾”。
⑶顾虑太多,存在“爱扎势、不爱动”的思想。陕西人脑袋活泼,看问题想的多,考虑的多,但聪明有余,受犯“迷糊病”,常常“起得早,行动迟”,对需要决定的事情,爱左思量,右思量,等等看看,难于下决心,迟迟没有动静,。有些等人家干了,有利可图了,才磨蹭着跟上来,屡屡丧失许多发展良机。
⑷不敢露富,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陕西人生活相对俭朴,有些既就大富了也藏富不露,装着一副穷酸相。其表现为:一是有好处不告人,生怕别人抢了自己的饭碗。二是有了钱不示人,生怕谁向他借钱似的。另外,比上不足,比下不余,小富后常自我满足,感觉良好,满足于现状,这充分体现出其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浓重。
⑸财迷心重,存在“不敢冒险”的思想。历史上宋、元朝以后,经济中心南移,陕西经济发展水平开始落后中东部地区,长期贫困使陕西人对生活缺乏安全感,攒钱成为陕西人生活中唯一的冲动。
⑹固守家院,存在“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思想。汉唐盛世之后,陕西沦为边关洪荒之地,使陕西人有巨大的历史失落感。
⑺生活俭省,存在“活着就好,得过且过”的思想。长期落后和独有的自然环境,造成陕西人俭省的生活模式。譬如凡事以节俭为主,生活简单化。陕西乡俗说:“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祖祖辈辈就这么节俭,一代人一代人就这么一点一滴聚财,在这传统美德的背后,除过贫穷以外,也说明陕西人只求俭朴,守住并耐心适应这种生活。
⑻老实厚道,存在“狭小的个人信用”的思想。市场经济交换经济,平等是前提,互惠是基础,利益是目的。而陕西人在思想上、行动上以及个人信用上都与以利益驱动力为准则的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主要原因是人太老实,常常老实疙瘩一个,不言利,给人帮忙死认真,过后不求回报。
⑼倚老卖老,存在“爱充老大”的思想。陕西人爱卖老,常以老大自居。邻里相遇,总爱排辈份,论资格,争老大。教训数落人时,常以“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你那时还穿开裆裤”,以此把别人说成小子辈,似乎这样就贬低了对方,抬高了自己,自己比别人能,比别人优越,进而自我感觉良好。在骄人中欺人,也自欺。
⑽眼睛向上,存在“汉族正统”的思想。由于陕西是13个朝代建都的地方,形成了陕西人以汉族正统自居的心理优势,抑制了陕西的发展,也抑制了陕西人的发展,形成陕西人固执充大,过于自信自傲的思想,在正统的光环下显得固执,有时水泼不进去,养成“生冷噌倔”的脾气。特别在现实生活中,看不起微利,出现“大钱挣不来,小钱看不上”的现象。
陕西人的思想观念既有历史的烙痕,也有环境的造化,更有现代的翻版,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对陕西人来说,在当前形势下,树立新的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和发展意识,已到了时候。在市场大潮中,愿陕西人不断更新思想观念,走向一片新天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