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文革中扶风县唯一的一次中考

家乡区县: 宝鸡市扶风县

    我县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扶中开设高中班以后,始有了中考。一九六六年史无前例的文革开始,我县受运动冲击,中考暂停。
    一九七零年,文革运动稍缓,高中恢复招生,但不招应届初中毕业生,而是由各公社各大队贫下中农从农村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社会青年中推荐。当时实行的是贫下中农管理一切,推荐权掌握在贫下中农手中,只要是具有选拔性质的,一律实行推荐制。广义地去看中考,推荐制也应该算在其中,但当年的“推荐”,是在剥夺了一大批竞争对手的权利的前提下的推荐,是不公平的竞争,名曰推荐,实为比出身,比老爸。有甲乙两个农村青年,均为贫农出身,为了竞争一个推荐上学的机会,比得不可开交,不是比能力比知识,而是比出身,甲青年查出乙青年的姨母家是富农成分,乙青年揭发甲青年的姑父为在押刑事犯,结果两败俱伤。


    一九七一年,对推荐制有所调整,实行学校推荐与社会推荐相结合,一部分应届初中毕业生被推荐后同各公社推荐来的社会青年一起上高中。
    一九七二年,国家开始大幅度调整、整顿,高中招生推荐制也在调整整顿之列,我县当年实行推荐与选拔相结合以选拔为主,所有初中应届毕业生,先在学校内部参加学校推荐,实际上应该叫“预选”,预选之后,与各公社推荐来的社会青年一起参加考试选拔,按考试成绩录取高中生。学校内部的推荐,对学生的政治审查从宽,用当时的话说就是:“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政治表现。”对家庭出身“不好”的学生只要学校审查认为“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即可。这样就使得许多家庭出身“不好”的学生,有机会参加考试。学校推荐实际上还是按学生在校考试成绩排队,所以这次与其说是学校推荐,不如说是学校预选。这就是我县文革十年当中唯一的一次面向全体应届初中生的相对公平的正规性中考。考试科目有政治、语文、数学、理化,采取闭卷考试。全县设扶中、豆中、绛中、法中、杏中五个考场,监考老师全县南北大对调,考生持准考证整队进入考场,每个考场设两名监考老师,又有流动监考在室外监视,巡回监考在各试场巡回检查。由于是停止考试招生将近七年之后的第一次中考,加之正在不断深化的文革政治运动之中,考纪相当严明,考风相对很好。考试成绩出来以后严格按考分高低录取,录取结果报县革委会(县政府)审查,以县革委会文件下发各校各公社。当年应届初中毕业生6250多人,高中录取1100多人,录取率仅占应届毕业生的百分之十七,若将各公社推荐来的社会青年考生计算在内,录取率还要更低。


   

    为了迎接这次中考,全县各初中选调精兵强将加强初中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当时是春季招生,初中毕业班复课工作正遇严寒的冬季,加之供电极不正常,学生上晚自习全靠自带煤油灯照明,老师们也跟着学生一起挨冻受冷,实在冷的不行时,仅靠上一阵课跺一阵脚取暖。然而,如此敬业的老师们,并没有因学生考试成绩好录取率高,而获得什么荣誉。
尔后,由于批林批孔运动的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这次中考被当做资本主义教育路线“回潮”而遭到否定,一九七三年又恢复推荐制,而且是彻底地否定了考试招生,连像高七二级高七三级那种象征性的考试形式都取消了,直到一九七六年最后一次推荐招生。

冯琼(2014-11-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